罗伯茨:欧洲走进历史死胡同 _7.新时代资料_蓝星新时代网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时代-社会与哲学资料集 > 7.新时代资料 > 详细内容
罗伯茨:欧洲走进历史死胡同
发布时间:2012/2/23  阅读次数:4172  字体大小: 【】 【】【

  

罗伯茨:欧洲走进历史死胡同
作者:罗伯茨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英国《金融时报》2月22日刊载英国历史学家安德鲁 罗伯茨文章《欧洲走进历史死胡同》,主要内容如下:

  没有什么是不可避免的。整部人类历史都证明了一点:许多人类社会好像正朝着一个看似确定的目标前进,结果却偏离正轨走进了死胡同,有时几十年,有时甚至长达几个世纪。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是认定欧盟(EU)经济最终恢复显著增长是不可避免的呢?

  希腊经济上季度萎缩7%,而尽管英国财政大臣乔治 奥斯本(George Osborne)付出了勇敢的努力,穆迪(Moody's)还是威胁要降低英国的信用评级。这些消息应该让我们重点关注一下杰里米 边沁(Jeremy Bentham)、约翰 斯图尔特 密尔(John Stuart Mill)、卡尔 马克思(Karl Marx)和安东尼奥 葛兰西(Antonio Gramsci)的思想。因为正是这些辉格党的主要思想家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学派向人类灌输了以下观念:人类正在朝某个方向“进步”,向未来某个积极的既定目标前进。在经济学中,这种观念就体现在这样一种假定上:经济增长是一种定数,几乎可以说是天赋人权。我们经常理所当然地将经济增长视为人类处境中的一部分,认为它是常规,而非例外。如果托马斯 麦考利(Thomas Macaulay)、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及其他历史决定论者是正确的,那么我们还会遭遇一个如此痛苦的20世纪吗?

  过去的三分之二个世纪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具代表性,大环境罕见地有利于增长。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在如此之长的时间里,没有两个强国交战的时期。美国是创新和领导力的发动机,与之相竞争的是东山再起、充满自信的日本。汇率基本上没有受到干预。中国还在韬光养晦。以历史标准衡量,粮食和能源价格都很廉价。总体来说,贸易和市场(在西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由。人口总量增长,但处在可控的范围内。利率助长了放贷,欧洲各国之间和各国内部的竞争,也创造出了亚当 斯密(Adam Smith)曾经预言的财富。

  今天,强国间仍维持着和平——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按照任何历史标准衡量规模都算小的,而按照伤亡人数,在战后发生的冲突中也只能排第20位左右——可是经济增长的其它前提,都已经不再以同样的形式存在了。那么为何政客、商业领袖、媒体编辑和其他决策者仍然想当然地认为,我们仍然能够抓住增长的“圣杯”?我们为什么仍然被不理性的辉格党主义乐观情绪所控制?

  更有可能的情况难道不应该是,我们其实已经进入了一个典型的历史死胡同?就像1683年至1923年的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也曾遇到过希腊目前的问题)、17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17世纪至18世纪的西班牙帝国,或者短暂的奥匈帝国那样。这些帝国都曾经历过常常持续几十年的迟缓增长,就像另一个失败的帝国——前苏联——在有生之年的大多数时候所经历的那样。即使是罗马帝国,也曾经有250年的时间停止了领土扩张和经济增长,只是原地踏步,而谁都不能把今天的欧盟与罗马帝国相提并论。就像赞美诗里告诉我们的,“地球上最荣光的帝国都必将消亡”。但如果没有明显的外部威胁,从兴起到衰亡可能会有很长的间隔。上述政治机体(以及其他许多国家),在增长停滞阶段都出现了领导力的缺乏,除了生存本身之外,任何真正的存在意义也都烟消云散了。从公元410年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之间长达一千年的黑暗时代(Dark Ages)是否属于这种阶段仍有待商榷。在1683年围攻维也纳失利后,没有一位奥斯曼苏丹再发起攻击;神圣罗马帝国在查理五世(Charles V)之后就失去了往日的雄风;波旁王朝统治的西班牙只是一汪死水;弗朗茨 约瑟夫(Franz Josef)治下的奥地利尽管浪漫,但已千疮百孔。笼罩在赫尔曼 范龙佩(Herman Van Rompuy)和曼努埃尔 巴罗佐(Manuel Barroso)头顶的,是历史的阴影。

  但直到拿破仑(Napoleon)崛起,神圣罗马帝国才彻底瓦解,也正是拿破仑(短暂地)终结了西班牙波旁王朝。直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利,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才最终覆灭。好在现在的欧洲还看不到如此灾难性的威胁。恰恰相反,德国总理安格拉 默克尔(Angela Merkel)和法国总统尼古拉 萨科齐(Nicholas Sarkozy)已经开始自负地试图利用当前的危机,加深和增强欧盟对成员国的控制。但除了盲目的乐观,他们尚未拿出任何理论基础,证明欧盟未来有望恢复增长,唯一拿得出的理由也许就是借助未来中国、美国、印度和巴西的增长。乐观已经写在了美国的基因里,从《独立宣言》的第二句话就可以读得出来,而美国人已经显示出了对本轮经济低迷很不耐烦的迹象。中国的飞速发展更是有目共睹,这两个国家长期增长的前景都并非必然,但至少他们并不缺乏动力。

  相比之下,欧盟现在散发出的历史气息,正如一个已过正午、即将进入漫长的相对停滞的帝国。好在欧洲并没有外部威胁,这要归功于西方上一代人在冷战中取得的胜利。出生率、国防开支、债券价格、福利开支对比财富创造,所有这些历史学家用以衡量帝国运数的数据都显示:欧洲气数已尽。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源:乌有之乡

  蓝星新时代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