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生育率低 家庭观濒临瓦解 _7.新时代资料_蓝星新时代网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时代-社会与哲学资料集 > 7.新时代资料 > 详细内容
东亚生育率低 家庭观濒临瓦解
发布时间:2011/11/26  阅读次数:4531  字体大小: 【】 【】【

 

    

东亚生育率低  家庭观濒临瓦解
作者:陈玫伶        文章发于:《亚洲前哨》    

  

         香港的亚太经贸网上刊物《亚洲前哨》(Asia Sentinel)报导指出,东亚面临严重的人口老化问题。亚洲开发银行所出版的《亚洲开发展望》(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以数字呈现人口老化对经济成长与储蓄的影响。

  举例来说,中国从1980年到2010年因劳动力的增长,让每年的国民生产毛额增加1.3%;但预估往后的20年,数字会下降至0.31%。而南朝鲜的国内生产毛额到2030年会降为0.7%,超过65岁的高龄人口占据总人口的36%。

  事实上,全球人口老化最快的地方就是东亚。尽管政府祭出许多因应对策,例如将退休年龄延后,但根本原因之一却是生育率低落。

  许多政府鼓励生儿育女,但是成效不彰。强调家庭观念和世代延续的社会面临着挑战,民众对婚姻反感是造成低生育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西方国家和相对已开发的东亚国家中,针对稀少的生育率做出的反应有何不同,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非婚生子的统计鲜少受到关注,根据2008年《美国全国生命统计报告》(US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指出,在已开发的西方国家中平均每位女性生育2.1个小孩,其中有4成是非婚生子。最高比例的北欧国家和法国为50%,美国为40.6%。而位处于西欧的希腊和南欧意大利,和其它欧洲国家相较之下,其非婚生子的生育率是较低的。

  低生育率低国家大多位在东亚,包括南朝鲜、台湾、香港、新加坡和日本。这些国家的非婚生子女比率并不高。泰国和中国的几个大都市的生育率特别低落,即使中国取消一胎化政策的规定,生育率仍将处于低迷状态。

  非婚生子接受度低

  东亚性教育程度与就业率高的女性是否因为接受信息较多,因而非婚生子时较少面临到社会的压力?非婚生子在亚洲往往被认为是道德薄弱的象征,因为缺乏适当教养而导致社会崩毁。

  美国和香港的数据显示,少女未婚怀孕和贫穷有相应关系。但有些人认为,这更是因为社会不接受非婚生子所导致的问题。在未婚生子的小妈妈比率较低的国家中,非婚生子的经济状况也至少会介于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之间,意味着在工作和经济情况允许下,社会环境接受女性不结婚也可以生小孩。

  在家庭观念强大的东亚,结婚普遍被认为是为了繁衍后代的过程行为,而实际上,新婚、不婚或晚婚的配偶到最后也只会有1个小孩。在高度开发的东亚国家中,39岁的女性当中仍未婚或有小孩的比率介于15%到20%之间。

  婚姻在中国社会仍然是构成家庭的主流价值,由于重男轻女的观念,女性数量少于男性,许多男人可能永远不能结婚。女性需求增加所带来的好处也可能会变多,像是职业妇女的接受度因此提高了,也因此在中国大都市的生育率是每况愈下。

  育儿福利不健全

  欧洲人的数据显示,女性多数希望在经济状况允许养育孩子,社会地位支持女性可以自主决定怀孕时间与生育对象的时候,才有意愿升小孩。

  这2个因素在东亚环境下则不如预期发展,首先,养育小孩的机会成本非常高,因为怀孕女性没有工作保障,也要承受高房价、稀少的公立托儿机构、极低或没有育儿基金的环境,然而这些福利措施在欧洲则相对健全,即使是新加坡和香港的中产阶级聘雇得起外籍帮佣,伴随着高额贷款和消费喜好,养小孩的花费仍然所费不赀。

  结婚对象不好找

  第二,养育小孩的工作已经如此不简单,受过教育和就业的女性往往会问:为什么要结婚,结婚可能要忍受保守观念的配偶。

  对成功的职业女性来说,找到一名适当的男性非常具有挑战性,男性们总是期待着另外一半的教育程度不会比自己高。在台湾、南朝鲜和香港,因为许多当地女性不愿意结婚,男性转而到东南亚偏乡寻找结婚对象。

  简言之,东亚可能可以遵循欧洲的发展经验,让女性有选择生育时间的自由意志,支持单身养育孩子,并且聘雇已婚母亲,提供相同平等得福利且不带有歧视眼光。或者是改变男性的态度,发展降低养育成本的社会福利制度,或者两者并行更好。福利在欧洲和美国也许是国家负债的根源,但是支持下一代的福利是一种投资,而非耗损。

                                                         2011-9-25



  蓝星新时代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