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内涵  _7.新时代资料_蓝星新时代网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时代-社会与哲学资料集 > 7.新时代资料 > 详细内容
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内涵  
发布时间:2011/7/31  阅读次数:4713  字体大小: 【】 【】【
  
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内涵  
   
                                                                   (dpfcgirl原创)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那么怎样才能使为人民服务能真正满足人民的需求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人类的需求,物质与精神需求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由这两种需求诱导的人类与自然、人类彼此之间进行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斗争自人类诞生那天起就从未停止过。实施这种斗争的主体既有个人行为也有国家行为,不论何种实施主体,其斗争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不断努力,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对物质与精神财富的需求。  
           围绕人类这两大需求特点,执政党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就是保护和提供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物质财富,给人民提供精神财富并保护其健康发展。事实充分证明,围绕这一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当中国共产党服务核心内涵与人民的需求一致时则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当服务核心内涵与人民的需求偏离或者相悖时则社会发展不平衡甚至倒退。  
           一、建立新中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毛泽东及其核心团队审时度势,以为人民提供精神财富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毛泽东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与压迫、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精神财富,有了这一精神财富做依托,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多少仁人义士和穷苦大众视金钱如粪土、抛头颅洒热血,在物质财富极度匮乏的状态下前赴后继、奋勇牺牲,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为人民提供精神财富并设法保护其健康发展是毛泽东一生奋斗的目标,也是毛泽东思想最伟大的贡献,新中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核心内涵与人民精神财富需求遥相呼应的结果。  
           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胜利  
           客观的说新中国的建设开始时并没有脱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设中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重点已开始从为人民提供精神财富逐步转移到为人民提供物质财富上,但文化大革命夸大和扭曲了人民对精神财富需求的比重和内涵,忽略了人民对物质财富需求的迫切性。新中国建设虽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但某种意义上由于执政党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内涵背离了人民的需求,因此取得的成效有限。  
           邓小平审时度势,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三个新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将为人民服务的重点从原来过分偏重为人民提供精神财富转移到为人民提供物质财富上,通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广大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在邓小平这一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内涵指引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又一次取得了伟大胜利。  
           但伴随着这一胜利的同时,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过程中由于长期忽视为人民提供精神财富并缺乏保护其健康发展,导致目前社会信仰缺失、道德滑落、拜金主义、精神萎靡、民心涣散等现象日趋严重。  
           三、今后中国发展走向的思考  
           1、政治道德是为人民提供精神财富所需资源的源泉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在发展中暴露出的物质与精神发展严重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新时期我们党又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三个新内涵: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三个新内涵实质就是期待解决为人民提供精神财富所需的精神资源,这三个新内涵的核心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政治道德,这一政治道德的重点是通过从严治党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政治道德左右社会道德和国家信仰,此德不立众德皆亡,提高政治道德水平是挽救社会总体道德的关键,以政治道德服人、以政治道德服众才是立国立党的原则和生命。假如政治道德服人服众,国家信仰必将统一,民心必将凝聚,有了民心才有一切。发展和提高政治道德已成为当今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核心内涵所需的重要源泉,这一重要源泉解决好了,为人民提供精神财富并保持其健康发展才有保障。  
             2、物质财富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公正富裕、合理贫穷的原则  
           在保护和提供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物质财富的基础上,逐步缩小贫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今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另一个核心内涵和艰巨任务,如何科学合理实现共同富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首先我们先分析物质需求的特点,国家乃至其人民无限的物质需求是不科学的观念,而为实现这一观念愚昧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择手段谋发展是非理性的选择。物质需求获得极大满足的今天就是物质需求逐步走向极度匮乏的明天,因此物质需要制订贫与富需求原则。对人与自然平衡无潜在不利影响的需求有节制的满足、有潜在资源制约或科学技术局限的需求慎重或暂缓满足、极易引起国人与自然矛盾的需求坚决不能满足,建立健全国家物质需求原则。在国家所制订的物质需求原则影响或指导下,个人需求原则将因此得到矫正和规范并逐步趋向合理。  
             根据世情、国情、时情,制订出符合自身国家特点的物质需求贫与富原则是需求有度的综合体现。某些需求不能满足就要让其清贫,某些需求可以适当满足就要使其富之有度,某些需求要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满足中有节制、节制中又有满足的贫中有富、富中有贫的策略。物质需求原则就是不同物质需求要有不同的贫与富策略,该贫则贫、该富则富,富中有贫、贫中有富。物质需求的贫富原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高度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其社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在物质需求上富得公正、贫得合理是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物质需求贫富配合得当比一味只会脱贫致富要更有智慧、更有生命力。  
           物质需求有贫有富,物质财富的共同富裕亦应追求公正合理的贫富有别原则,执政党倡导不加剧或缓解损不足而补有余现象,但也不能一味追寻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效果。事实上社会主义阶段均衡分配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人的需要是不可能被要求实现均衡的,即使出现一时均衡,那也只是暂时的现象,不均衡才是贫富血液流通的根本保障。公正的富裕、合理的贫穷应该成为共同富裕的核心内涵。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源:乌有之乡网站

  蓝星新时代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