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新时代网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站内
|
全球化的中国文化战略初探
王子铭
【摘要】全球化的中国文化战略,其实就是全球化的中国战略,这个命题包括三重意义。一是,全球化已经是中国文化继续生存的别无选择;二是,中国文化的全球化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全景图式;三是,中国文化的全球化是世界和平乃至最终统一的客观需要。把这三重意义搞清楚,全球化的中国文化战略就会变得非常清晰。当然,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必须阐述一下全息文化。
国家的竞争,绝不仅仅是某个文化形态,如经济文化形态或政治文化形态的竞争,而是所有文化形态之间综合力量的竞争,也就是全息文化系统的竞争。因此,所谓国家战略,实际上就是国家的全息文化战略,这个战略的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完整的中国全息文化,最终统一世界文化。这样的战略并非狂妄,而是自然而然的世界历史进程,是别无选择。
文化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交感的形态。所谓全息文化,是一种旋动均衡稳定的文化系统,是文化形态的综合表达,它包括科技、经济、信仰、文艺和政治等五种文化形态,这五种文化形态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一个旋动均衡稳定的文化系统。我们将这样的文化系统称为全息文化。全息文化的概念,包含了文化应有的全部意义。
如图一所示,任何一个完整的全息文化,都必不可少地由五个层次的文化形态构成,分别是表层的经济文化形态,次表层的科技文化(包括医疗卫生文化),中介层的文艺文化,深层的政治文化(包括政党、行政、军事、法律文化),核心层的信仰文化(哲学文化和或宗教文化)。每个层次的文化形态都以核心信仰为根据。
在全息文化中,任何一个文化形态都不能孤立存在,也不能将全息文化中的某个文化形态,如文艺文化形态称为文化,那种将文化和某个具体形态并列的习惯,如将文化与经济、政治、文艺是不妥当的。每个文化层次都包含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现代教育、新闻、出版、发行等,本身都不是一个文化形态,而是分布于五个文化形态中的文化活动。
图一 全息文化的层次结构模型
在这个层次结构中,表层的经济文化和次表层的科技文化,属于阳性的文化形态;深层的政治文化和核心层信仰文化,属于阴性的文化形态,其中,核心层信仰文化是这个全息文化系统的根本依据;文艺文化,则介于两者之间,属于中性偏阴的文化形态。
如图二所示,全息文化系统除了有平面的层次结构,还有三维的时空结构。一是文化的幅度,它表达了一个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范围。二是文化的高度,它表达了一个文化的品质,或者一个文化所掌握的世界终极真理的质量的高低。三是文化的深度,它表达了一个文化的历史寿命。
在这个文化系统的三维时空结构中,文化的幅度和文化的深度都与文化的高度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全息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范围,以及它的寿命都取决于它的品质的高低。而一个全息文化品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取决于信仰的质量,即信仰离终极真理的距离。信仰越接近于终极真理,这个文化的幅度就越大,寿命就越长,反之亦然。
图二 全息文化的三维时空结构模型
(三)中国全息文化特有的太极-五行均衡结构
中国的全息文化,除了具有完整的层次结构和时空结构以外,还具有中国原生文化中特有的太极-五行结构。这个太极-五行结构,是普适于任何生命系统的旋动均衡结构,因为它能够始终保持系统的旋动均衡,因此,具有这种结构的系统具有持续的稳定性,可以使系统持续地避免崩溃。太极-五行结构是目前世上最古老也是最优化的系统结构。如图三所示。
在这个结构里面,信仰是这个文化系统的元气,或者叫祖气,是整个文化系统生长收藏和生克平衡的枢轴,也是整个文化系统成长发秀的原动力。这个原动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对终极信仰的永恒的热情、人民大众的全员参与、严密的组织形式。
系统中的物质和精神,是互根、互生和互动的阴阳关系,两者不可偏废。在文化原动力的驱动下,系统内外的物质和精神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科技、经济、信仰、文艺、政治等完整的文化形态,即每个文化形态都包含物质和精神两种要素,物质是这个文化形态的载体,精神则是这个文化形态的灵魂。
在全息文化的阴阳关系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是,对阴性存在的重新认识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者,将精神作为物质实在的对立面来看待,将世界视为物质和精神二元对立的统一体,而且认为世界是先有物质,而且物质决定精神。但是,中国传统全息文化认为,精神赋予物质世界存在的意义,是文化系统的内核,相对于可见的物质,精神是高密度、高能量、信息密集的高精微物质的无形态实在。世界的本质更多地存在于无形的精神中,而不是有形的物质中。换句话说,全息文化将世界视为“原气”(或元气)的一气周流,分而言之,是物质和精神,合而言之,就是“原气”。
二是,阴阳的体用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决定着一个文化的性质。如果以阳为体,阴为用,这样的文化就是以物质为体,以精神为用,精神依附于物质,西方的基督教新教文化(即现代文化)属于此类;如果以阴为体,阳为用,这样的文化就是以精神为体,物质为用,物质依附于精神,崇拜神的文化属于此类;如果阴阳互为体用,这样的文化就是“原气”一气周流的文化,中国的传统全息文化属于此类。
图三 全息文化的太极-五行结构模型
科技、经济、信仰、文艺、政治这五个文化形态,发生着相互生克的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旋动平衡的全息文化系统。五个文化形态的生克作用,具体表现为:科技文化生发经济文化,经济文化强化信仰文化,信仰文化生发文艺文化,文艺文化生发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生发科技文化;科技文化制约信仰文化的太过,经济文化制约文艺文化的太过,信仰文化制约政治文化的太过,文艺文化制约科技文化的太过,政治文化制约经济文化的太过。
在五种文化形态的相互生克中,信仰文化对政治文化的制约最为敏感。因为,当今世界,除少数伊斯兰信徒以外,多数人口普遍接收了西方宗教革命所谓政教分离的思想观念,使多数文化都成了以政治文化形态为主导的失衡系统,也就是说,政治成为没有任何约束的强权。宗教是唯一的超越任何政党控制的人民自己的组织,本是人民制约政权的唯一力量,一旦失去统一的宗教,“人民”只不过是政治家或政客的玩物。这正是中国几千年来和西方几百年来,统治者不能容忍宗教制约政治的原因。然而,历史反复证明,政权如果失去人民信仰的制约,必然会对“人民”进行为所欲为的压迫和剥削。
如图四所示,不同的文化之间,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会发生互相的交流、碰撞、渗透,可能产生三种不同的文化整合过程。第一种过程,是原生文化不断衰落,直至消亡。世界上很多原生文化系统,由于不能更新自己的文化形态,都没有逃脱这样的命运。如玛雅文化、印加文化、埃及文化等等。
第二种过程,是原生文化不断壮大。一种原生文化保持核心的信仰不变,即不抛弃已经掌握的真理,其它的文化形态都可能不断更新,以此保持了作为一个文化系统的活力,这样的文化将会持续地生存下去,直至把那些不完整的文化和次生文化全部吸收,最终成为世界的统一文化。目前,只有中国文化还保留着原生文化的信仰,但是,这种原生文化的信仰没有宗教文化的形态,尚不具备吸收消化其它文化系统的能力。
第三种过程,是次生文化的诞生和毁灭。从一个或多个其它的文化系统中整合出一个新的次生文化系统,这种次生文化系统往往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表现出超强的生命力,但是,这种文化毕竟没有原生文化的信仰根据,因此,最终还是要毁灭的。如基督教新教文化,就是先后整合了犹太文化、罗马文化、希腊文化、阿拉伯文化、中国文化的多级次生文化。
文化交流、碰撞、渗透的最终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文化的统一,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当今由基督教文化主导的全球化已经向全世界各种文化发出了文化统一的昭告。当然,以物质文化为依托、以超越自然的人格神为信仰的基督教文化是不可持续的,其全球化更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基督教文化系统中的信仰文化形态和物质文化形态相互矛盾,而且物质文化形态的优势,以其对自然环境的疯狂掠夺更加不可持续。
图四 文化系统之间的整合模型
中国人应该有这样的自觉和自信:最终统一世界的文化非原生的中国太极-五行文化不行。因为,在世界所有的文化系统中,只有中国的太极-五行全息文化系统具有和谐的内部旋动均衡结构。
所谓的全球化,在西方人看来,完全是西方文化主导的全球化,或者说就是西方文化的全球化,它的根本诉求是要摧毁基督教新教以外的信仰,近期目标是要摧毁无神论的共产主义文化形态。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人必然要认清西方的全球化,并且提出自己的全球化战略定位和战略论述。
我们讲的西方文化,是指基督教新教信仰为核心的全息文化。这个全息文化,以其发达的现代科技文化形态和强大的先军政治文化形态,促进了经济文化形态和文艺文化形态的超级繁荣,因此,这个文化必然地存在内部冲突,即基督教信仰文化形态与繁荣的物质文化形态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正在使西方世界变得越来越绝望。
所谓西方文化的全球化,就是上述以基督教新教信仰为核心的、内部激烈冲突的全息文化的全球扩张,它的目的并不是要向全球推广该文化中的科技和经济这两个物质文化形态,而是要推广其基督教信仰、文艺这两个非物质文化形态,从而使西方始终保持其物质文化形态的优势。
西方文化的全球化,有两个显著的优势。一是,基督教传统的组织优势。这种组织的优势已经发挥到它的整个全息文化的各个文化形态,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都成了西方文化的整体优势。这是当代世界任何其它全息文化都不具有的。二是,科技文化形态的领先优势。当这种优势转移到军事文化形态以后,西方文化的性质就彻底变成了掠夺文化。西方的全球化就是全球掠夺的雅称,西方人建立的那些各色理论,都是对外掠夺的工具。
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也有两个显著的劣势。一是,多级次生文化的劣势。西方文化是多次再生的产物,最近一次,是以天主教文化为基础,吸收阿拉伯文化和中国文化,产生基督教新教文化。上一次,是以犹太教文化为基础,吸收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产生天主教文化。而犹太教文化本身就是次生文化。经过多次再生的西方文化,已经彻底迷失了文化的根源和前进的方向。二是,无法调和的内部冲突。当代的西方主流文化,即基督教新教文化,一方面是传统的对一个超自然的人格神的信仰,另一方面是对自然界之内科技和物质财富的崇拜,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西方文化的两个优势是有限的,是可以被其它文化赶超的。而它的两个劣势是无限的,直中其文化的核心信仰,要么回归信仰,要么最终失去信仰,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整个文化系统的崩溃。对此,几乎所有的人,包括害怕西方的人、喜欢西方的人(跟着学)和不喜欢西方的人(不敢斗争),都视而不见,这是世界所有问题的总根源。
西方文化全球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西方文化对外掠夺的生存方式,通过对大多数人的剥夺,以大多数人的贫苦为代价,来维持少数人的奢华享乐,这样的生存方式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当然是不可持续的。第二个方面,是西方文化以破坏甚至摧毁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生存方式,犹如杀鸡取卵,最终要毁掉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第三个方面,是西方文化内部难以产生放弃其现有生存方式的自觉,这就意味着人类的前途很大可能是通过激烈的对抗来迫使西方再次改造其畸形的文化。
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有三个显著的优势。一是,中国文化有一个伟大的终极真理,那就是“道”。它是世界上唯一幸存的原生文化信仰,是中国文化的原始根据。“道”不像西方的“上帝”、“安拉”和“佛主”,她不是与自然界对立的“神”,而是创造宇宙和化育万物又始终和宇宙万物在一起的“元气”,是精神和物质的合体。现在,还少有中国人认识到“道”信仰的伟大意义,因为,少有中国人认识到,正是传统的“道”信仰为近代中国的觉醒提供了历史的基础。
二是,中国文化有一个伟大的终极模式,那就是“教枢四象,五行生克,道气周流”的文化模式。这个“教”是指信仰“道”的祖宗教化,是中国人的宗教,它养成了中国全息文化的信仰文化形态;所谓四象,是指“道”信仰文化形态所化育的科技、经济、文艺、政治等四种文化形态;所谓五行生克,是指科技、经济、信仰、文艺、政治等五种文化形态之间,具有相互生克的关系,正是这种文化形态之间的生克关系,实现了文化系统的旋动平衡,造就了一个和谐的全息文化;所谓道气周流,是说科技、经济、科技、经济、信仰、文艺、政治等五种文化形态的生克运动,既是“道”信仰文化形态的周旋运动的结果,也是“道”信仰文化形态的周旋运动永不停息的表现。
三是,中国文化发育于广大的内陆地区,具有先天的优势。中国文化自它诞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它是宏伟宽厚的,也是泰然自若的,同时又是顶天立地的。因为,人是陆地生物,所以人的文化必然是陆地文化。中国是世界陆地的中心,因此,中国文化天生是世界中心文化。那些高唱海洋文化赞歌的人,是洋人则别有用心,是中国人则鬼迷心窍。中国文化的这三个优势,首先是中国文化立于不败的根据,其次是世界文化最终一统的必要条件。
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也有两个显著的劣势。其一,中国文化的“道”信仰没有西方宗教传统的那种组织形态,因此,中国的汉民族并没有实现普遍的“道”信仰,而且对“道”的信仰也不像西方人对上帝的信仰那样坚定,这使汉族成为世界上最没有自觉组织的民族,或者说最不团结的民族,尤其在面临外族侵略的时候,更是表现得一盘散沙。历史的教训一再提示,由于淡漠统一的信仰组织,或者可以这样说,汉族只是一个不断分裂成众多小宗族的大种族,至今尚未形成具有统一信仰的大民族,而且这个种族离“道”越来越远。这已经不仅仅是竞争的劣势,而是一种内在的危险,离道失德,就是没有外部的竞争,这个文化也会最终分解,只是时间早晚不同。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了解,常常概括为儒释道三教互补和对外文化的包容性,实在是可悲可怜可恨。对此,很多爱国士人不能接受,但是,还是早一点接受早觉醒的好。
其二,中国文化的科技文化形态仍然处于劣势,这使得现代中国人产生一种文化错觉,以为科技文化形态是整个文化系统的核心力量,由此产生一种本不该有的文化自卑。这种文化错觉和由此产生的文化自卑,严重地干扰了中国的全球化战略。几乎一贫如洗的新中国,在朝鲜打败世界第一的美国,彻底洗去鸦片战争的耻辱,证明了早期的“落后就要挨打”论和后期的“韬光养晦”说,都是文化错觉和文化自卑的表现。
当代中国文化,从经济总量上看,已经恢复到全球第二的位置,但是,透过经济总量这个指标,即便从经济的文化形态来看,中国实际上还远远不是西方经济文化形态的对手。因为,决定经济文化形态的要素有两个,一个是物质财富的数量,一个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机制,有的人把它叫做财富游戏的规则,比较起来,后者才是经济文化形态的决定因素。目前,中国所取得的经济总量第二的位置,全是按照别人的规则,流血流汗、透支资源、牺牲环境的结果,这样的第二是极其脆弱的。
近三十年来,中国文化的建设,先后经历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奔小康阶段,和后小康时期的“科学发展”阶段,近年又提出了“高度重视民生”、“全民共享改革成果”的口号,但是,文化建设的重点始终没有离开科技和经济这两个物质层面的文化形态。最不可思议的,是近年来全力推动的所谓“文化产业化”,更是严重干扰甚至破坏了中国文化的全球化战略。所谓的“文化产业化”实际上是“文艺产业化”,把“文艺”等同于“文化”的说法和做法,是要以全息文化系统中的一个文化形态,即“文艺文化形态”篡越“文化”系统的全息意义,这是一种不自觉的弱智表现。把文艺产业化,人为地抹杀了文艺文化形态独立于经济文化形态存在的价值,这就打破了全息文化系统的五行生克平衡,或者说丧失了建设一个动态平衡的全息文化系统的机会。
除了财富总量(包括军事物质方面)的表现尚可一提,在全息文化的所有五个形态上,不要说与西方相比,就是与三十年前的中国相比,都不是提升了,而是反而下降了。这就是今日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基本地位。
从战略上讲,中国文化的全球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文化的战略定位问题。这个问题有四个含义。一是中国文化要站在什么高度上看世界,二是中国文化要站在什么方位上看世界,三是中国文化要站在什么历史节点上看世界,四是中国文化要站在世界的什么方位上展望世界。
1、中国文化的高度
如图二所示,一个全息文化系统的高度是由信仰文化形态决定的,信仰文化形态的高度越高,整个文化系统的高度也就越高。如果一个文化,出现了信仰的高度低于其它文化形态的情况,这个文化在总体上就要不断衰败,衰败到彻底失去信仰的时候,整个文化系统就会消失。那么,信仰的高度又是如何确定的呢?所谓信仰的高度是指该信仰的真理的终极程度,换句话说,就是该文化信仰的真理,与人类认识世界的极限,即人类所认识到的世界的本源,有多大的距离。
在世界现存的几大信仰中,中国的“道”是最高的,因为,唯有它没有人格,也没有其它具体的形象。也就是说,唯有“道”提供了在人类有文化之前就存在的可能性。除了“道”以外,其它的信仰,都深刻地打上了人类自己的印记,所以,马克思讲,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道”虽然也是人类创造的一个概念,但是,就因为它没有人格,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它是在人类乃至万有之前就永恒存在的,人类只是给她取了个名。正是因为有“道”先天存在和作用,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世界。马克思说:“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将这两者结合的真理。我们同时也看到,只有自然主义能够理解世界历史的行动。”中国的“道”就是这样一个自然主义的真理。
可以说,中国文化所拥有的信仰高度,是世界其它任何文化信仰所望尘莫及的。中国文化这种信仰的高度,为中国文化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它足以让中国人拥有坚不可摧的文化自信和自尊,现在最要紧的,就是要让全体国人认识到自己的文化高度,从而产生自己拥有一个优秀文化的自觉。
站在人类文化至高无上的高度,那种“替天行道”、君临天下的宏伟气势就会油然而生。站在这样“替天行道”与君临天下的高度,中国文化的全球化战略定位的焦点,自然而然要从高度的攀登转向幅度的扩展上。
2、中国文化的幅度
中国文化自然地发育于一个广大的内陆地区,先天就赋予它宏伟宽大的幅度。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上看,中国文化所覆盖和影响的人口与地域,都是其它任何文化所不及的。但是,中国文化的幅度,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之下,已经萎缩,中国人再不觉醒过来,就有在西方文化冲击之下自我毁灭的危险。
中国人讲文化觉醒,已经讲了一百多年,至今还是睡眼惺忪,糊里糊涂。第一,中国人至今不知道文化的觉醒并不只是科技、经济、政治、文艺文化形态的觉醒,而是整个全息文化系统的觉醒。第二,中国人至今不知道,全息文化系统的高度、幅度和深度,根本上取决于信仰文化形态的高度,以为科技和经济搞上去了,宪政国家和政党政治搞出来了,就是所谓的现代化了,文化就自觉自强了。第三,中国人至今没有搞清楚,西方的现代科技、经济和政治文化,统统来自于对中国传统科技、经济和政治文化形态的“组织性改造”。第四,中国人至今不知道中国文化弱在哪里,总以为中国文化弱在科技、经济、宪政和军事。完全错了,中国文化根本弱在宗教信仰的流失,以及宗教组织的薄弱。西方的现代科技、经济、宪政、军事等文化形态的强大,全都建立在严密的社会组织基础之上,而这种严密的社会组织,有一个持久不衰的坚实基础,就是广大人民统一的宗教信仰和宗教组织。
中国文化的幅度,应该是覆盖全球的,有两个理由。一是,中国文化有这个先天的条件,而其它文化,包括现在很强势的西方文化,都不具备覆盖全球的条件,尤其是象美国这样的西方文化,它可以依托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他国进行攻击和破坏,也可以实行对他国的军事占领,甚至有能力灭绝一个弱小的文化,但是,它终究无法克服文化自身的内部冲突,也就无法逃脱文化系统崩溃衰亡的宿命。美国人对印第安文化的灭绝,对阿拉伯世界的侵略,都不能昭示美国文化的最终胜利。二是,世界文化的统一,是必然的,既然西方文化无法逃脱衰亡的宿命,那么,只能是觉醒的中国文化统一世界。
3、中国文化的深度
所谓文化的深度,就是一个文化的历史纵深,或者是一个文化的寿命,它可以从两个方向来表达,一是该文化过往的历史纵深,就是该文化已经活了多久,二是该文化未来的历史纵深,就是该文化还可以活多久。所谓历史,就是文化的历史。
我们探讨中国文化的深度,不能离开全息文化的太极-五行这个文化结构的模型,因为,中国文化如果离开了这个太极-五行这个内部和谐稳定的结构,就根本失去了持久生存的前提,更不要说统一世界了。
有了这个文化系统的结构模型,我们就能够准确把握中国文化的历史画卷。中国的全息文化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夏以前的上古文化阶段,这个阶段是中国全息文化的肇基和整体上升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人的祖先发现了“道”这个终极真理,建立了“道”的信仰文化,并且在“道”文化的枢轴作用下,提升了科技、经济、文艺、政治等文化形态的水平,这是中国文化均衡升华的黄金时期。只可惜,这个时期离我们已经很远,现代人已经不那么愿意追思到那个时代。
第二个阶段,是夏商周三代,这个阶段是中国全息文化失衡上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一方面科技、经济、文艺、政治等文化形态的水平继续上升,另一方面“道”的信仰文化激剧下降,社会开始离道失德,文化均衡发展的原动力,即“道”的信仰力量开始衰竭了,统治者开始将政治文化形态拔高到超越其它文化形态的统治地位。这种内部失衡的文化发展,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动乱准备了条件。
第三个阶段,是春秋战国阶段,这是中国全息文化出现大分裂、大破坏的阶段,所谓“诸子百家”,其实就是“诸子分家”,中华一脉,裂变成百家支流,道德一统,破解成族国林立。
第四个阶段,是秦统一以降到民国灭清,这个阶段,中国文化大致处于“道”信仰文化缺失的状态,政治文化出现周期性的治乱交替,科技、经济、文艺等文化形态,极其脆弱,随着政治文化的周期性变动而大起大落。在这个阶段,两次少数民族对多数汉民族的野蛮统治,佛教的进入,以及洪秀全的天主教太平天国运动,更是对中国全息文化造成极大的破坏。
第五个阶段,是民国阶段,这个阶段,政权的主要领导人孙中山和蒋介石都皈依了基督教信仰,几乎就要断送了以“道”为信仰的中国全息文化。没有了“道”信仰这个核心文化形态,就根本没有所谓的中国文化。
第六个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阶段,这个阶段,一方面彻底打破了中国境内的宗教文化形态,包括变异的“道教”文化形态;另一方面,极大地缩小了科技、经济、文艺、政治等文化形态与西方的差距,尤其是军事文化形态与世界大国平起平坐。这些都为原道信仰和中国全息文化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观察中国文化的深度,一定不能离开核心的信仰文化形态,离开它,对文化的认识就会支离破碎,对历史的认识就会因个人的偏好止步于某个历史的“美艳”中点,而不能触及历史源头的甘纯活水。我们一旦能够回望到自己悠久历史的源头,必然会对中国文化未来统一世界的前景充满自信。未来统一世界,正是我们需要的中国文化战略的恰当定位。这不是我们要强行这样做,而是历史的必然。
4、中国文化的方位
任何文化都是和一定的地理范围相联系的,因此,任何一个文化都必须确定自己在世界地理上的方位。恰当地确定中国文化的世界方位,也是中国文化全球化战略定位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鸦片战争为界,中国人看世界的立场和方位,前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一直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认为自己的国家是天下的中央帝国,是世界的文化中心。这个时候,中国人看到的世界,是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符合太极-五行理论的和谐世界。如图五所示。
图五 鸦片战争前中国人看到的世界
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几乎被欧洲人彻底击垮。从此,中国人完全接受了欧洲中心论,把自己定位于落后的亚洲弱国,西方人泼向中国人身上的所有污言秽语,中国人都照单全收。这个时候,中国人完全是按照西方人的立场和方位看世界,完全按照西方人的理论认识世界,完全忘记了老宗族那个真实的世界。如图六所示。
中国人到底要将自己的文化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呢?当然应该象我们的祖先那样,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中心去看世界,而且一定要恢复老祖宗的方位,即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更重要的是,中国在论述自己的时候,再不要称自己为东方国家,而是直接称“中国”,而且要中国的外文翻译一律改为“zhongguo”或“中国”的意译,不再使用“china”。不要再将自己比喻为东方巨龙,而是御龙(东方美洲青龙)伏虎(西方欧非白虎)的世界中枢。最起码我们的文化精英要有这样的抱负,即使是秘而不宣,也要有这样的教育传承。
图六 鸦片战争后中国看世界的立场
讨论和研究全球化的中国文化战略,既要关注理论问题,也要关注现实问题。只有对现实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才会反思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中国文化全球化战略的现实问题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个。
这是中国文化全球化战略最为重要的现实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对中国文化的总体评估。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得看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看谁能够抵御西方文化的侵略,因为,这是中国文化复兴的前提,也是中国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显然,孔子和他的儒家学说是不能胜任的,否则,就不会有两次少数民族的统治,也不会有近百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欺压。而老子的“道”信仰能够和马克思主义相互支持,是中国抵御西方侵略的终极力量。
第二,要看谁能够为中国文化提供核心的信仰文化形态,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全息文化系统都是围绕核心信仰发育出来的。显然,老子所论述的“道”正是中国文化应该发扬光大的伟大信仰。孔子讲“天命”和“人道”,只能表明,他背弃了“原道”信仰以后是那样的无可奈何。
第三,要看谁能够为中国文化提供完整的科技、经济、信仰、文艺、政治等五个文化形态,因为,世界上任何全息文化系统都必不可少地要包括这样五个文化系统。显然,只有老子给中国提供了完整的五个文化形态,而且包含了五个文化形态互相生克的思想。
第四,要看谁更能够被世界人民接受,因为,中国文化的战略定位是会最终统一世界文化。显然,只有老子的“道”对于占世界人口大多数、有宗教信仰的人,才具有必要的亲和力。有了必要的亲和力,就为其它的信仰提供了可以被替代的方案。
第五,要正确评估常用格言的价值,因为,有些话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被其它文化接受。比如:“君子和而不同”,对于基督教徒来说是不可以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战略上正好相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一句废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君子比天,就会无法无天。等等这些言语,就是在中国也不是人人都认同,何况外国人?
可见,中国文化历史的代表人物,不可能是那个总要勉强站到历史舞台的前面卖力表演的孔子,而是那个一直隐藏在中国历史后台的老子。因此,与其在海外大办孔子学院不如改为大办提供免费中医服务的修道院。
近代以来,中国人提出了很多面向全球化的口号和相关论述,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主要的有以下这些:
1、古为今用。一个持续的文化系统,是不可以人为割裂成体用两个部分的,如果一定要这样做,那也是恰恰相反,即今为古用,也就是说,一个文化的后来者,他的历史使命就是极力维护文化的延续,他的一切创造都是历史本体的发秀。
2、洋为中用。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提出了洋为中用的口号,因此,中国从西方引进了包括宗教在内的所有文化形态,除了方块字的读音和基本写法没变,一切都变了。所谓的“洋为中用”实际上变成了中为洋用,西洋人用坚船利炮达不到的目的,都由中国人帮他们实现了。这样的“洋为中用”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尤其是宗教信仰的统一这个最后的文化堡垒,决不能被基督教给攻占了。
3、中国应当对于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句话是毛主席提出来的,是一个很好的口号,现在不提了,这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4、和谐世界。这是现在中国人正在世界上讲的话,它的主要含义是和而不同。但是,这句话除了表达自己的软弱和收敛,没有很多积极的意义。对于西方列强来说,他们是一定要同的,这句话只会使他们对中国得寸进尺,而对于那些比中国更加弱小、原本希望依靠中国的国家来说,这句话等于告诉他们,大家不要斗争,安分守己过自己的苦日子吧。
5、建设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新秩序。这也是现在中国人在世界上经常讲的话,也可以说表达了中国全球化战略的一个定位。所谓多极化,也是弱小文化的一种诉求,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终极真理的文化大国,不宜以此作为战略语言。同时,还要看到,多极化只是世界文化统一过程中的过渡状态,不能作为全球化的国家战略。
6、普世价值。我们不要也不能反对“普世价值”,而是要反对西方的“普世价值”。但是,仅仅表达反对的意见是没有用的,关键是你要有自己的“普世价值”。我们中国有现成的“普世价值”——“道”,为什么不用?
如前所述,“洋为中用”不能把西方的所有文化形态都搬过来,那就不叫“洋为中用”,而是自取灭亡。如果我们用心考察西方文化,就会很容易发现,我们最需要向西方学习的,就是基督教信仰文化的严密组织和契约精神,这是中国文化自发育以来所欠缺的。换句话说,学习基督教的组织和契约精神,来武装我们的原道信仰,这是中国人最紧迫、最有历史意义的千秋大业。
中国的原道信仰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文化历史的血脉,它为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政治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终极依据。中国如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政治理念或政治信念取代终极的原道信仰,那是不能成功的,最终连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政治文化也保不住。
学习基督教的组织和契约精神,来武装我们的原道信仰,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在一个太极-五行结构的文化系统内,政治是政治,宗教是宗教,两者既不可相互替代,也不可相互分离,而且,政治要以原道信仰为根据。只有这样,中国的政治才能杜绝历史上反复出现的体制性的腐败,中国人民的统一意志才能不被政治扭曲。只有这样,中国的社会稳定才能获得一个永远牢固的信仰基础。
学习基督教的组织和契约精神,来武装我们的原道信仰,这样做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它使中国的历史从一条流变的文化岔河上重新回到中国文化的源流上来,其次,它使核心信仰一度暗淡的中国全息文化系统重新辉煌起来,实现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并且引领人类走上光明的前途。
中国文化,是以原道信仰为核心,具有太极-五行结构的全息文化系统,因此,中国文化的输出,首先,要确定文化输出的主要形态,是原道信仰文化形态。因为,原道信仰的输出,不同于政治意识形态的输出,它不会直接造成政治上的冲突,但是又对政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原道信仰的输出,可以统领科技、经济、文艺、政治等其它文化形态的输出。
第二,要确定将南美和非洲作为文化输出的优先区域。因为,这些地区的资本主义文化相对薄弱,比较容易站住脚。这两个地区,对于中国文化的全球化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一个处于中国的东方青龙方位,一个处于中国的西方白虎方位,可以分别对美国和欧洲起到遏制作用。
第三,要确定将古中医科技文化和原道信仰文化打包输出,可以考虑“中医服务+修道院”模式。因为,南美和非洲都是第三世界国家,缺医少药是他们的困难,输出原道文化的同时,输出古中医文化,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而低成本的古中医文化输出,不会增加国家的经济负担。
第四,要确定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包含古中医技能教育内容的海内外传道士培养计划。当然,这个计划是中国原道信仰文化建设计划的一部分。通过这个计划实施,率先复兴中国的原道信仰,延续中国历史的命脉,然后,逐步实现中国文化的全球化。
中国向海外输出原道信仰为核心的中国全息文化,是中国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面对世界全球化挑战的积极回应,别无选择。
【2011年6月18日乌有之乡迎接建党90周年“文化自觉”研讨会征文】
“文化自觉”研讨会专题:http://www.wyzxsx.com/Article/Special/whzj/Index.html
蓝星新时代网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站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