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统一大市场的关键_2.新时代之路_蓝星新时代网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时代-社会与哲学资料集 > 2.新时代之路 > 详细内容
建立统一大市场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2/4/12  阅读次数:3101  字体大小: 【】 【】【

              建立统一大市场的关键是如何撼动利益团体!

                   原创  神秘的K  老K看天下  公号2022-04-11


               10日,中央发布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大家注意哈,这只是个“意见”,相当于顶层设计的大方案、总思想,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内容文字很书面化,估计吃瓜群众不太容易整明白,在老K看来,只有两个字:

  

     破、立

  

   破的是打破保护主义。


   立的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内循环市场。

  

   湖南的芙蓉王在东北就不太好买,因为东北有人民大会堂、长白山。南京的煊赫门在全国各地都缺货。

深圳的电动公交车、电动出租车全都是比亚迪,因为比亚迪就在深圳。

北京的出租车都是现代的,上海的出租车都是大众,武汉的出租车都是雪铁龙。

前两年比较流行的共享电动单车,忽然之间一夜消失,却是很方便,但坐公交和出租车的人却少了。

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子,这是问题是因为产能不行么?不是哦,是人为的地方保护主义的行政导向,并不是纯市场机制下的市场行为。

  

为什么会产生地方保护主义?

  

税收高了,就业稳了,经济好了,政绩才能突出,但客观上会导致一些地方企业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庇护下缺乏竞争意识、混吃等死,但偏偏死不了,没有市场竞争力但却占有一席市场。

  

再举一个大的例子。大家知道上海的浦东新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么?


图片

  

在最早之前在浦东新区南边紧挨着一个区叫南汇区,因为浦东新区被国家列为新区,开发20多年,资本和工厂遍地,土地价格非常高,相反南汇区却一点光都没沾到,可谓是天上地下。

  

南汇区的领导很着急,距离财富这么近,却一点力都借不上,于是南汇区的领导想法设法去对接浦东区。要想富先修路,南汇区把自己区域内的路修到浦东边上试图串联起来,打通运输通道。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南汇区的路确实修到了浦东区,但浦东区的路只修到距离南汇区三五百米的地方,就不再往前修了,理由是有钉子户,修不动了。

  

市里开会时,南汇区的领导碰到浦东区领导商量能否把路打通,浦东区的领导一听,面露为难之色,声称本意也想早点打通,奈何拆迁户要求较高又不能强行拆迁,回去后要好好协调一下,争取尽快打通。

  

等了一段时间后,修路的事依然没有消息,南汇区的领导只好去找市领导来协调,但市领导只是象征性地与浦东领导打了个招呼,浦东领导为了落实市领导的指示,经过一番“调研”后,提交了一份报告,强调如何如何难,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南汇区的领导想不明白为什么浦东不愿意推进此事,于是想法派人四处打听浦东的意图,这一打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浦东区害怕南湖区抢生意。

  

浦东区地价、房价要比南汇区贵一倍甚至两倍,如果把路修通了,浦东区的投资商和购房者必然都跑到南汇区了。

  

接下来,戏曲性的一幕发生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浦东区的领导被调到南汇区,屁股决定脑袋,为了给南汇区带来大发展,这位领导到了南汇区后立刻跑到浦东区找以前的老领导,能否把路修通了。老领导毕竟是老领导,一口答应下来,结果大半年都看不到任何动静。

  

这段真实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大家看懂了么?

  

当一个区域市场的发展还出于巅峰期时,这种区域保护、地方保护天然的存在。

  

当一个区域市场的发展达到饱和状态时,这种区域保护、地方保护就会天然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寻求更大的市场空间。

  

浦东的发展进入无地可用的时候,市里意识到,应该向外拓展了,打造更强大的区域市场,经过一通论证后,决定合并浦东和南汇,这一合并后就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那段没修通的路很快就修通了。

  

如果把这个道理复制到国内不同省份、区市之间的矛盾,是不是就容易懂了?

  

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个“破”字是关键,就是要打通因为行政划分而形成了物理隔绝、制度隔绝、市场隔绝。

  

过去的三十年里,各省和直辖市的考核都以GDP为指标,那么就会导致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占据主流思想,谁能把经济搞上去,谁就是龙头。支持和发展本土企业是必然,吸引外商投资更是头等大事。这个时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土地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政府扶持政策等等一堆招商引资的优惠全上,外商投资实体经济时,除了要考虑供应链、产业群、市场等因素外,控制成本也是非常关键的,那就意味着谁给的优惠政策多,就去哪里。

  

《大染坊》的陈六子初到青岛,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他做了两件事,一个是给批发商、卖场暗地回扣,一个是拉拢外地大客商。他让卢大公子带着二房去渤海大酒店住,看到布商就请客吃饭,拉近距离,然后就带着客商去大华看布。因为大华的布质量好,私下还有返利,布转手卖出的利润更高。


图片

  

这样的竞争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当年的昆山就上演了大染坊这一幕。为了抢到去浦东考擦的外商,直接到外商常驻酒店蹲坑,甚至不惜常年住在酒店里面,只要遇到外商就想尽办法把这些外商拉到昆山去考察。

  

当时昆山的土地价格只有浦东的八分之一,劳动力价格便宜,加上许多优惠的税收条件,对于制造企业来说非常有诱惑力,结果有很多外商就这样被昆山拿下了。

  

过去正是这种以GDP为导向的考核指标,造就了中国经济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但也造成了诸多不利,比如环境污染、同质化竞争严重、文化发展未跟得上经济发展等等。

  

单就同质化竞争来说,在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领域产业重合度非常高,有人问了,竞争越激烈不是越好么?凡事都存在度,市场需要竞争,但过于激烈就会俱损,过去几十年我们主要赚的是加工费,也是基于人口红利,很少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在内部的相互竞争形成了内卷,不断压缩利润空间,还相互挖人、拆台,却便宜了外商投资者。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经济腾飞与招商引资有很大关系,外商带来了资本、技术,中国有廉价的土地、人工成本和消费市场,外商赚取了全球其他地区不能赚到的利润,当地政府获得了GDP和税收的增长,居民有了就业提高收入,居民赚到钱改善生活购买房子,政府可以卖地给开发商获得资本去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就是这么循环起来了……

  

这种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时间的流逝,各方成本都会随之提高,比如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环保约束等等要素的成本不断提高,就会导致资本的投资意愿也随之减少,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东南国家承接了中国低端制造业的主要原因。

  

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开放几十年,用市场并没有换来技术(高铁算是个例外),中国积累下来的外汇储备绝大部分都是加工费,大部分外资企业是不愿意把核心技术给你的,最后形成了设计研发在国外,生产制造在中国,生产出的商品绝大部分再卖给世界。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还有很大差距,但也培养出数量庞大的工程师、3亿左右的中产消费群体、高科技产业链、产业群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中国人是世界最聪明的民族,先是由模仿到制造再到研发创新,逐渐攻克了被西方垄断的技术,借助已经成型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也逐渐培育起本土的科技企业。

  

研发、生产、消费已经逐步建立,这是中国在国内建立统一大市场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中国已经进入而立之年,在美帝及其走狗们看到了这个世界上对资本主义最有挑战的力量只有中国,一旦中国强大到可以自立门户,重新建立世界经济秩序,二战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雅尔塔体系将功亏于溃,所以西方不断封堵中国,目的就是阻止中国挑战西方的霸权和权威。

  

如果某一天,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旦爆发,西方把制裁俄罗斯那一套复制在中国身上,我们如何应对?

  

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出台,出于内部发展转型的需求,也出于外部险恶环境的变化,一旦外部环境有突发事件,内循环能否循环的起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既然已经强调统一大市场了,原来的经济发展机制就需要调整了,各行各业都需要建立全国性统一的质量体系、准入机制、税务政策,中央就是要做大动脉,把所有的毛细血管全部连接起来,甚至可以压缩原来的行政层级,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说白了,就是要逐渐收回地方的管理权限,这就是“立”。

  

依靠什么手段来“立”呢?

  

大数据!

  

如果没有信息数据作为支撑,统一的市场是不可能实现的。高度整合各行各业的信息,形成大一统的数据库,并高效调用为决策参考,这是一种可能的探索。

  

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会给人类带来生产力的提升,虽然看起来这种模式非常棒,但执行起来并非轻松,因为在执行的过程中始终有“人为”的因素干扰,如果不能把问题解决,那就先把提问题的人解决掉。

  

仔细想一想,这不就是共产主义下的社会模式么……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蓝星新时代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