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思索 _3.文明之回望_蓝星新时代网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时代-社会与哲学资料集 > 3.文明之回望 > 详细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思索
发布时间:2010/11/6  阅读次数:10605  字体大小: 【】 【】【

  

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思索(一)    

                                                面对挑战-寻求出路                                                                                                

       壮哉!我中华央央大国浩瀚的五年传统文化。悲哉!我中华延绵不绝的五千年文化在当今时代眼看就会没落,我们的传统文化就真的毫无价值了吗

当今时代可以说是革命的时代,轰轰烈烈的革命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社会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文化也会有一些相应的变革,关键是怎么变,而不是一味的否定。五四运动是走了一个极端,一批人怀着报国之心寻求中国的出路,但由于观念和眼光问题错误的将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归结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一系列有价值的信仰打击为封建迷信,可以说沿续这种思维发展了近百年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完全断裂了,不知道我们还有何颜面说自己是炎黄子孙,还有何颜面为我们有五千年没有断裂的文化而骄傲,中国现在的教育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一系列的弊端和暴露出的一些可怕现象就不一一列举了,要反思啊!应该到了反思的时候了。        

易-儒-道-释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延续几千年而不哀,是可以让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能延续至今正表现出它无比的亲和力和博大的包容性。纵观几大文明古国,那一国的文明不是过早的哀落了,我认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的优越性就表现在它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一种超然的认识和把握,在易学中这种超然的认识就体现在它的把而不握,准而不确,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在不同的变易的环境情况下都能适用的文化。这恐怕可追溯到古老的《易经》,之前有传说中的伏羲制先天八卦图,先天八卦最先出现的是鱼形图,黑白代表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且互为运动,转化之势。只有形态,没有文字,可谓:无名天地之始这实质上是无言的辨正法。后有人为其配上八卦,阴阳五行和干支,正是这种阴阳之道的延伸。八卦与当今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而阴阳五行和干支理论在今天名喻天下的中医理论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黄帝内经),可见我们的先人是何等聪明,他们对宇宙世界的把而不握,准而不确到了很高深的境界,这种把握和准确适用于任何变化了的情况,是一种超然的直觉。后来又有人为八卦图注解,形成《易经》到了周朝而成《周易》,《周易》已经将易理的内容反映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人用于占卜研究,这是对人的直觉的肯定。其准确度如何,这里不想深究,它只是《易经》应用的一个侧面而己,但在今天就有人以此将《易经》和《周易》一口否定,认为它是封建迷信的总根子。这种否定,影响了《易经》在今天我们生活中的研究和应用,是一种极不科学的态度。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产生了诸子百家,其中最有影响的应属道家和儒家,我们在老子的《道德经》里面,不难看出易和道的某种相通之处。无凝老子的道有易的影子,但又不同于易。《易》是对宇宙世界的一种描述,而道是本体,是以阴阳、天地为用的本体。易是道的用,道是易的本。西方流传进来的辩证法,让我们的学者顶礼漠拜,殊不知它的根在中国,只不过我们不叫辩证法,叫。辩证法只是它更通俗、世俗化了的翻版罢了。不难想象18世纪被伏尔泰他们翻译到欧洲的先秦诸说,对他们那样一个思辩的时代有怎样的影响,伏尔泰曾说,商人发现东方可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东方发现了一个崭新的精神世界。老子的一阴一阳为之道虽有《易》的影子,但它对道的认识描述得更多,老子的认识可称为一种天道观,有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说。天是道的代表,天地是道的演化,而道的本性是自然而然。有人认为,老子是完全出世的,他的理论是乎与我们关系不大,其实不然,他提出的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可谓是先秦诸子各学说的总纲,意思是说:人不能得道而讲德, 没有德,必用仁、义、礼、智,信来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上古时,人们处于原始社会状态,民风纯朴,德性是自然的,当随着人们自私心理的产生,必讲仁、义、礼、智,信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人的自私心过度膨胀,仁、义、礼、智,信都不行了,必用刑和兵。这说明:仁、义、礼、信都是人远失道、德的表现,而追求是做人的最高标准。并且在老子那里,道是可得的,为之天人合一。孔子也曾求教于老子,对老子的智慧无不佩服,并深受其影响,认为他是人中之龙。西方人也讲规律,讲辩证法,但人最多只能按规律办事,人类显得是那样无助。而东方人讲道,并认为道是可得的,这显出了无限生机。但由于老子的”“玄之又玄当然离平常人很远,名声还没有追求入世的孔子大。如庄子所言: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他的思想后来被庄子等一批思想家、儒学家、玄学宗推崇备致,被儒家推崇并逐步形成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天道观。这种天道观反映出人与自然是相合的,不能搞人定胜天。得道的方式是无为”“为学日增,为道日损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境界。有人以此来批评他的出世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殊不知无不为实则是人与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而他的无为的途径又太深奥,常人的理解就肤浅认为什么都不做,没办法。(这也不是在此一定要讨论清楚的话题)不管怎样,老子后来被道教供奉为开山鼻祖。也被现代一些国外学者推为古今中外十大作家之首。是决非偶然的。因其思想精深博大,精确地表现在对宇宙人生的真理的把握上。大人合一天道观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今天,确有其非常极积的意义。

         在诸子百家中,以提倡仁、义、礼、智、信而入世的儒家之祖孔子,也对古代的《周易》有相当深刻的研究(并作十翼),《易经》也成为五经之首。他的儒学到了独尊儒术的时代更是得以发扬光大,甚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这种文化无时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代华夏子孙,成为我们人格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非礼勿言,非礼勿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我们的行为规范,而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成为我们的理想人格,我相信:只要人类还存在自私心的一天,这些儒学教条就永远适用。  

   孔子:人生“三十而立”,这个立,不常人理解的“成家立业”的意思,而是“志道”,就是确立了人生的追求和价值观。孔子曾言“朝闻道,夕可死也”。说明了孔子对“道”的理解和态度。孔子又提出人生五十而知天命 这里天命是指什么天命。他指出;人生有命,富贵在天。说明孔子是认可“天命”的存在的。有些人以此来批评孔子是宿命论的。然而我们纵观孔子的一生是不得志的,但他认命了吗?正所谓:存天理、尽人事也。所以,真正的圣人是不以命运来决定自己作为的,易传上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何也?大道是主宰一切,周而不殆。君子以之为自强不息。老子、庄子算是无为了,为什么还要费心著书立说。可见他们的无为有为分明是有所指。所以天有天道,而人有人道,为人之道在于自强不息,只有自强不息,人道才能逐步合乎于天道,君子才能逐步成为圣人。我们理解所谓命运是指我们生命中“所受”的部分,“所受”的就是成败荣辱,古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受”的是天命注定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所作”的,该作的耕耘还是要作,不计收获的耕耘必须要有坚韧的性格。所以,儒家告诉我们:为人的成功决不是在于个人金钱、名誉、地位的成功,而是做人的成功,是在于人格的成功,所以孔子一生特别是晚年都在从事教育做人的工作。做人天人合一的前奏。要成功,只有自强不息。存天理、尽人事正是孔子一生自强不息的写照。追求入世的孔子有这样的天命观是基于他对古代易学有深刻理解基础之上的。孔子必竟是以入世求治世为己任的。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长河中,我们不能不提到佛学文化具有的重要地位,佛学智慧可谓博大精深,这个来自西域的文化在这里得以如此发扬光大,这在其它国家是没有的。甚至在它的本土印度也曾断裂,为什么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能找到它的知音,这是有深刻原因的,(据说几乎是同期基督教也曾传入中国,但却没有受到如此待遇)我认为这是因为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能够相得益彰的。儒家讲仁义礼智而佛家讲众善奉行、讲戒定慧。佛家的自性本空又与道家的先天虚无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们最初认为学佛就是一种修道,随着对佛学认识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佛家与道家的异同之外,佛学的最精华之处就在于对人的心性的认识。如果说:道家是以人对宇宙世界的认识把握来指导人生的话,那么佛家则是以对人的内心深层剖析,追求顿悟与解脱来指导人生的。恩格思也认为;佛学的智慧是处于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阶段上的。着眼于人生的苦难而寻求解脱,这对于中国古代的失意文人,必然有很强的吸引力,逃于禅成为众多文化人的人生归宿,众多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热衷其中,多以居士(在家学佛的人)自称,而很多僧人同时又是书画家皆诗人,这样,佛学文化必然对他们的艺术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一时间,佛教的名声大大超过了道教。因为他着眼于对人生苦难的思索解脱,比玄之又玄的道更接近于常人,这就是佛学文化很快进入中国文化主流的重要原因吧。

      *被误解了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是解决我们人类生存(存在)的价值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来源于我们的世界观。对世界有什么样的看法就必然决定了一个人对人生及其价值的看法,也必然决定了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儒家信奉的是“天”,寻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要寻求“天人合一”就要先学会做人,所以要“克己复礼”要“存天理,灭人欲”,所以儒家是以教育做人为第一目标的。描述“天地”的经典就是《易经》,所以以《易经》为五经之首。

道家信奉的是“道”,道家的代表作是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可以说被后来的道教信奉为经典,老子和过去的轩辕黄帝提倡的学说是相通的,又称为“黄老之学”,皇帝离我们太久远,但其惊世之作《黄帝内经》和《阴符经》还留于世。道家和后来的道教追寻的就是“得道成仙”的价值观,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是得道仙人广成子的徒弟,现代才女王小平的力著《第二次宣言》(此书在美国出版引起强烈轰动效应)就是宣扬的这种价值观,她认为人的出生是人在这个世界的第一次宣言,人成就仙道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宣言,现代科学高度发展,但仅仅是为满足人类的欲望吗?现代人的精神还有出路吗?找不到这个出路人就生活在物质高度发展的麻醉、糜烂中,并且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最终使人类走向毁灭,所以她的文章出版得很是时候引起轰动,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但这种观点由于不合我国当前“主流”价值观,加之人们对“仙道”之说已经麻痹,所以表现平常,甚至还没有多少人知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佛家信奉的是“自性”,就是“真如本性”,也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世界是我们的“真心本性”迷失时展现出来的,就像我们作梦一样,梦就是我们的妄心生出来的,这个世界在佛家看来就是一个春秋大梦,我们在其中醉生梦死,历经“生、老、病、死”之苦,要离苦得乐就必须去除“妄心”就得“真心”,这叫“去妄存真”,所以佛家教人离苦得乐的方法就是“去妄存真”,“去妄存真”了你的梦就醒了,就能得到永远不退的快乐,哪些是佛家讲的妄心,“自私自利”和“自以为是”就是佛家讲的妄心,无私就是奉献,要在奉献中才能放下自己的自私自利,所以佛教育弟子要“布施”,布施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所以什么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真正的佛弟子才是真正的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奉献就是行善,佛教育弟子“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要求弟子“断恶修善”,断恶修善最终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因为在奉献中才能去除我们的自私自利,这是我们梦醒的第一步。可惜佛家这些有价值的思想被冠以迷信,使现代人离之越来越远了。

儒、道、释过去称为三教,三教是教育,不是三个宗教,要说是三个宗教也只能理解为宗派教育,绝不和现代人翻译过来的西方神教等同,但现代有些人混淆视听,将三教和西方宗教等同而批判之,是一个最大的误会,只有深入三教的本质才能破除误会和迷信,我们才能从中得到真正的有价值的东西。

三教都是教育,儒家是教育怎样做人,道家是引导人提升自己获得更高级的快乐,佛家是讲前因后果讲得明明白白,让你自己取舍从而离苦得乐。都是不相矛盾的,所以在中国能三教共存,只因为“佛、道”里面讲了一些鬼神的事就被目光短浅的现代人冠之以迷信,实在是天大的冤枉,现代物理学实在是使一些人冥顽不化了。

*是否存在迷信的问题*

事实上,佛家和道家一样是没有半点迷信的,佛说的“鬼神”是指不同时空(十法界)的不同生命形式而已,我们尊敬他们是把他们看着众生之一来尊敬的,佛说众生皆有佛性,所以众生平等,所以我们要尊敬他们,没有叫我们崇拜他们。(不存在西方宗教的神崇拜)现代科学家都认为宇宙至少存在十维空间,为什么只相信我们这一层有生命而其它时空没有呢?其实即使你不信这些也没关系,这些并不是佛学中最重要的。佛家“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是至高境界。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说明佛菩萨是明心见性的人(不是要我们将佛当神来信仰)。佛说“佛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迷了的佛。”佛教要我们研究的是自己那颗心(不是物质意义上的),自己的心性才是宇宙的主宰,才是变现宇宙的根本源泉,心性称之为自性,又称之为佛性。那你说宇宙是我们的心变现的那我们现在该主宰宇宙,为什么我们现在反被主宰而且活得很累,那是因为我们的心被迷了,没有认识到我们的真正自性,好象钻石蒙上了灰尘,就看不到光亮了,这个灰尘就是我们的“情识”,心理学上的“本我”就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是我们自己胡思乱想并且“自以为是”将我们本来面目的光辉蒙蔽了,佛佗出现在世间就是为了给我们说清楚这桩事。“佛教”本意来说不是宗教应该是佛陀的教育,他为我们指出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教里面根本没有创造世界的神或上帝,宇宙的一切包括“神”“鬼”“人”“物”都是“自性”的显现,所以佛教育我们决不要搞盲目崇拜。佛、菩萨是有成就的人的名号,他们的形象也不是要我们当神来崇拜,而是让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将佛当成大善知识来学习,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为什么?因为他开悟了,开悟了就明心见性了,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就等于见到了宇宙的本性。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说过:“只有佛教能够满足现代科学的需要”这句话包含了佛教能解决现代科学发展的困惑,比如宇宙的本体生命的来源等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科学只能解决是什么,而不能解决为什么,要解决为什么只有靠哲学,哲学解决这些问题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靠思辨的方法,西方哲学家基本上走的这条路,一种靠悟的方法,东方的易道释都是用悟的方法,前者往往容易自以为是,而且最终要依靠上帝(神)来解决终极的哲学问题。和东方文化在这些问题的结论上是完全不同的。

佛又说我们存在于“六道”(不同时空)中的人道,除畜生道外还有其他道我们看不到,就有人说他是迷信,“不知道的就否定”有哪个道理吗?佛说在禅定中可以看到,我们又不去修禅定怎么能够看到,其实现在确实有很多修定的人可以看到“六道”,我们什么都没修,当然就什么也看不到,就好象我们不可能看到我们身边的磁场电场一样,你能说他就不存在吗?其实在印度最早提出“六道”的并不是佛,而是婆罗门教的修定者,他们能看到“六道”但并不知道形成原因,是佛出世后才告之这一切的来龙去脉,佛有必要骗我们吗?佛说的任何事实真相都要我们自己去实证,佛法是要靠实践检验的,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去实践检验就否定,是真正科学的态度吗。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感官的感受来认识的,而感官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它感受到的绝不是真实的世界,声音色彩味触觉都是我们心产生的妄相,你相信吗?宇宙本没有声音色彩,只有一些波的存在,触觉和质感也是我们对阴阳平衡之力的错觉,你信吗。佛说六道都是妄相,但这种妄相是确实存在的,你能信吗?

          对于灵魂存在的认识,现在有这么一个实验资料:现代英国医生山姆帕尼尔第一个用科学实验证明了“灵魂”的真实存在。那就是对“濒死体验”的深入研究。什么是“濒死体验”?所谓“濒死体验”就是这个人的心脏跳动、脑电波都停止了(死亡),后来在医生的抢救下又活了过来,并能回忆起在“死亡”那一段时间里的经历。科学家们发现,成千上万的人都经历过“濒死体验”,有的人离开自己的身体后看到医生在抢救自己的身体;有的人从身体里飘起来浮在天花板下,能看见房间的顶灯在自己的旁边;有的人感到自己飘起来后的身体很小;也有人看到了其它时空的生命,等等。那么这种“濒死体验”是真实的还是病人的心理活动呢?为了证明他的真实性,他的实验设计是这样的:如果病人死后“灵魂”能飘起来,还能看到自己的身体,看到医生们在抢救他的身体,看到天花板上的灯,那么如果在天花板的下方放一块板,板的上面放一些小物体(只有山姆自己知道是什么物体,别人不知道),那么“灵魂”就应该能看到这些小物体。如果这个病人能被抢救过来,能够说出板上的小物体是什么,那么就能区分出“灵魂”到底是虚无缥渺的想象呢,还是客观存在的。山姆对100多个病人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7个被抢救过来的病人醒来后能说出自己“灵魂”离体时看到的景象,特别是板上的小物体,说的全都对。山姆的实验获得了成功。

         山姆的实验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是世界上首次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证实了“灵魂”的客观存在。“灵魂”是客观存在的,有一定的大小,可以飘起来,可以移动,它是人生命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而不是虚无飘渺的想象。 2001620,山姆应邀在休斯顿莱斯大学作了题为“濒死体验:透视脑死亡还是透视一门新的意识科学?”的报告,吸引了不少对生命研究感兴趣的人。山姆还介绍了下一步研究情况:英国将花费140,000英镑进行心脏停搏的“濒死体验”的多学科研究;休斯顿德州医疗中心的科研人员对山姆的研究表示极大的兴趣,认为对探索生命的本质有重大意义,提出与山姆合作,共同研究这个生命的新领域。

         现代国外心理学在“轮回”的研究上也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他们是在催眠中研究心理学现象,他们是让病人在催眠中回忆过去,当病人被问及久远的过去和前一世的情况时,病人都回答得很清楚,他们担心是病人的心理想象,就到病人说的前一世的地方去调查,确有其人其事,于是他们又研究了成百上千起案例,都一一证明了轮回的真实性,于是这些心理学家成了轮回的研究者和宣传者,还出了很多书。我们虽然对轮回有偏见,但也应该承认他们研究的科学性啊,还有本书叫《科学时代的轮回录》上面也记录了很多轮回的事例,都是有事实根据的事例,看来我们不要因为唯物主义的观念而太固执己见了哦。

       基于以上的很多研究,我们没必要对佛教里面提出的“六道轮回”等许多观点盲目驳斥,不要简单的把佛教当成宗教迷信而否定。佛家重点是教人把握现在,教人从善,教人离苦得乐,这有什么不好。

                       *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和理性回归*

       作为宗教,佛教和道教与西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有本质的不同,西方宗教都有自己崇拜的神或上帝,以神性来束缚人性被受唯物主义的攻击,有所谓“宗教的黑暗时代”。而佛教和道教不同,佛教的“即心是佛”和道教的“得道成仙”都说明佛和仙都是人做的,佛和仙都是人生进入一种较高层次的境界,因此,佛和道实质上才真正是“以人为本”的。在中国佛和道也从未有和人性发展相冲突。(政治利用和歪理邪说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古兰经》经典中提到:“真正的学问在中国”。这个学问是什么?无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传统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对宇宙与人生的认识和把握。即《易》与儒、道、释三家。在中国,宗教恐怕更多的体现为一种人生哲学,即人生价值和归宿的最终解答。

         人的生死、及其价值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我相信是每一代的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以及思想家和艺术家都在思索的问题。古代王维有“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感叹,近代朱自清有“为什么白白走一遭”的反问,古人说“不明生死,如丧考妣”。佛也说“生死事大”,我们怎么能忽视或者回避这个问题的存在呢?我认为,人的生死及其价值问题决定了人生的归宿问题。这个问题既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宗教问题,只有搞清楚了,才能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艺术、哲学和宗教一目了然。而事实上,艺术、哲学和宗教正是对这个问题的不同侧面的诠释。谈到人生的价值和目的,科学显得无能为力,但科学可以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些证据和数据,最终还是要通过人类的辩证思维和直觉思维来解决。科学不能代替哲学,佛在印度的本意就是指“觉者”即觉悟的人。

         这个过程不是少数几个人能完成的,而是靠一代又一代的先贤哲人来完成。不管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唯心的还是唯物的,都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和文化遗产。须知所谓的“真理”最初往往都是常人以为是错误的形式出现的。因此,我们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从正反两方面发现我们最有价值的东西。在此,我们的思想界和学术界长期以来犯了一个毛病,就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要彻底将对立面打倒。就忽视了事物在矛盾中才能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黑格尔,怎么会有马克思。是真理还怕斗争?阴阳是相生相克的,围棋的黑白斗争也不是要将对手完全吃掉。将对手完全吃掉,这种想法是很简单肤浅的。当然也可能,九段和初学者之间就有可能,那还有下棋的意义吗,还有什么促进作用吗。事实上没有了对立面,我们的学术就没有了内在动力而只能是平泛和不深刻的。因此,没有公正的学术态度,是不能实现文艺上的百花齐放的。我们最大的落后也许正是观念上的落后,这恐怕来源于我们现代大多数中国人身上存在的惰性(这种惰性不是传统文化的内涵)。对一个问题不着深刻研究,用教条一套,正确与否,一了百了,怎么会有学术上的进步。我想马克思如果再生在今天,也会对自己的著作作些修改,也会对这种教条主义深恶痛绝。为什么我们不能更深入更多理解马克恩主义的神髓,灵活应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做到了,邓小平的改革开发也做到了,为什么我们平常人难以做到。这种教条主义的惰性不知在我们的国度还要存在好多年,还要阻碍我们的学术繁荣好多年。一个“唯心主义”的标签,将西方近现代哲学、心理学成果拒之门外。将传统《易经》、佛、道文化束之高阁,为什么在外国人在研究《易经》了,我们才组织什么研究协会。对于佛、道文化,更多的价值仅仅是作为旅游价值的开发上,而对里面的闪光的东西不敢过问(在某种程度上宗教和迷信不分),忽视了我们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不敢越雷池一步,怎么会有真正的创新和发展。

我们现在国人最可悲的是一方面以我们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从未断裂的)为骄傲,另一方面却拼命做着斩断这个文化链的工作,这个事从文化大革命为标志性的开始,有人现在都在拼命做这个工作,只因为两个世纪前有个外国人提出了个“辨证唯物主义”,我们就要用他的理论来否定我们老祖宗的一切。他的辨证法是有一定道理,但是否来源于中国的道家也未可知。马克思如果再生在今天,也不会在僵化的强调自己的“唯物主义”了,“唯物”的观点在当时就只能是一个“猜想”(因现代物理学已经找到了很多微粒,但并非实体)。为什么一个外国人的一个“猜想”就要我们彻底打倒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值得吗?开口闭口一个迷信,以科学来反对迷信,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迷信,自己搞清楚了吗?迷信就是盲目相信,而你自己对要评论的对象都没有搞清楚就盲目的否定,那也是盲目相信自己,也是真正的搞迷信。爱因斯坦说;“我深信现今时尚以科学理论来解释人类生命的所谓公理,则不单只是完全的错误,而且这种看法应该受到指谪”。又说:“科学.宗教.艺术是同一棵树上的枝叶。 我们过度的相信科学是否也是一种迷信 擦亮我们的眼睛去观察世界 纯净我们的心灵去思考人生。”我们现在最大的麻烦是把科学和真理化了等号,其实现代自然科学都是建立在“现象”的基础之上的“真实(现象)”,是各科之学,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就局限于现象的范围,即用现象去解释现象。最终无法回答终极的哲学问题,即世界的起源问题。而道学、佛学回答的是世界的本质问题,严格划分应该属于哲学而不是宗教,更不是神创世的神学,我们应该有严谨的态度来对待之,即使要批判之也应该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不然迷信的就是我们自己,成为不肖子孙将是我们这一代。

        *世界的本体*

                                               (1)

   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必须对世界要有个正确的认识,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里面讲的内容现代人已经很难理解了,必须要用现代人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重新解读,也许这就是我们现在来探讨它的意义。

唯物主义是我们建国以来唯一认可并奉信为真理的世界观,它是建立在物理学的基础上的,而物理学又是可以实证的科学,所以我们中很多人已经完全执迷,要知道,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物理学的概念,特别是物质是坚实存在的不灭的概念,20058月,50多位顶尖科学家在德国康斯坦茨湖畔共聚一堂,共同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物理学为我们描绘的世界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很可能只是一个巨大的幻想!而科学家们已经着手建立一个全新的科学体系来描述这个世界。

0938下午3时,朱清时院士发表了精彩倒讲演:《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http://hi.baidu.com/2012��֮ʹ��/blog/item/cb5f4fedf1919a2d63d09f74.html这里摘取、浓缩整理了一些他讲的内容。

朱清时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国际书协顾问。他作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立足于现代物理学最新成果,与佛教哲学相结合,探讨了物质与意识的本质意义。他以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和霍金的弦论,与佛学经典《成唯识论》的“藏识海”进行比较研究,他认为是相通的。物质世界是无数宇宙弦的交响乐,与眼前世界是藏识(阿赖耶识)上因风缘而起的波浪是极其相似的。他不无幽默地说:“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这一论点,可以说彻底动摇了二十世纪以来作为主流认识论唯物主义的基础。

佛学认为物质世界的本质就是缘起性空。藏识海(阿赖耶识)是宇宙的本体。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风缘”引起的海上波涛,换言之,物质世界就是风缘吹奏宇宙本体产生的交响乐。

《入楞伽经》云:“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流鼓冥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这句偈语说:譬如一个大海,风平浪静,澄然湛寂(真如本性),当阵阵烈风吹来时,使平静的大海,生起重重无尽的浪波,从此便如万壑怒号,天地晦冥,再没有停息澄清的时候了。宇宙的本体——藏识海(如来海)本是澄然湛寂,随缘常住而不变的。因内外境风的吹荡,便使寂然清净的本体,随变为浪潮起伏,跟着生起前面七识的种种作用。由此波浪互相撞击,奔腾澎湃,便转生一切境界,而无有止境了。

要认识物理学怎么走入佛学境界的,我们就必须从霍金的《宇宙的起源》谈起,其基础是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弦论,哪什么是弦呢?

在二十世纪30年代以前,经典物理学一直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砖块”。1932年,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原子是由电子、中子和质子组成的。以后,科学家们把比原子核次一级的小粒子,如质子、中子等看作是物质微观结构的第三个层次,统称为基本粒子。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马雷?盖尔曼大胆地提出新理论:质子和中子并非是最基本的颗粒,它们是由一种更微小的东西——夸克构成的。然而单个的夸克至今未找到,因为夸克是极不稳定的、寿命极短的粒子,它只能在束缚态内稳定存在,而不能单个存在。

迄今人民所知道的300多种基本粒子中,除少数寿命特别长的稳定粒子(如光子、中微子、电子和质子)外,其他都是瞬息即逝的,也就是说,它们往往在诞生的瞬间就已夭折。例如,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有20余种。其中,π±介子的寿命大致为2.6×10-8秒,即π±介子经过一亿分之一秒就衰变成了其他粒子。通过电磁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共两种,它们的寿命就要短得多了。π°介子的寿命是0.84×10-16秒,η介子的寿命是3×10-19秒。比起π±介子来,它们的寿命竟分别要短811个数量级。寿命最短的,则要算通过强相互作用衰变的“共振态粒子”(如△粒子、∑粒子等)。它们的伙伴特别多,占基本粒子家族成员的一半以上,共200多种。它们的寿命之短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以至于人们很难用确切的形容词来描述它们的衰变过程;粒子物理学家即使利用最优的实验手段也已无法直接测量它们,而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推算出它们的寿命。它们只能生活一千万亿亿分之一秒左右,即寿命大致是10-28秒。(其实佛早在3000年前就为我们指出了物质是处于刹那生灭之中的)

为什么绝大多数基本粒子都如此短命?如何理解我们的物质世界就是建立在这些瞬息即逝的“砖块”上?

什么是弦论呢?爱因斯坦在后半生中,一直在寻找统一场论,即一个能在单独的包罗万象的数学框架下描写自然界所有力的理论。他渴望以前人从未成功达到过的清晰来揭示宇宙活动的奥秘,由此而展示的自然界的动人美丽和优雅。爱因斯坦未能实现他的梦,因为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自然界的许多基本特征。但在他去世以后的半个世纪中,人们已构筑起越来越完整的有关自然界的理论。如今,相当一部分物理学家相信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框架,有可能把这些知识缝合成一个无缝的整体——一个单一的理论,一个能描述一切现象的理论,这就是弦论。它正在实现当年爱因斯坦满怀热情追求的统一理论的理想。  

弦论可以用来描述引力和所有基本粒子。它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来像粒子,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的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论中的宇宙弦(我们把弦论中的弦称作宇宙弦,以免与普通的弦混淆)可以作某些模式的振动。每种振动模式都对应有特殊的共振频率和波长。小提琴弦的一个共振频率对应于一个音阶,而宇宙弦的不同频率的振动对应于不同的质量和能量。所有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都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或振动激发态。每条宇宙弦的典型尺度约为长度的基本单位,即普朗克长度(10-33厘米)。简言之,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末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在产生,也不断在湮灭。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其实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

有人会说,把物质世界看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交响乐,不正是与物质的对立面——意识有些相同了吗?是的。按照当前流行的观点,意识是完全基于物质基础(我们的脑)而存在,但意识不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实在,因为没有人在进行脑科手术时在颅骨内发现过任何有形的“意识”的存在。我们都知道贝多芬的交响乐,可以用一套乐器把它们演奏出来。但这套乐器本身并不是交响乐。意识是大脑演奏的交响乐。这个图像为理解“心物一元”,即意识和物质的统一,开辟了新途径。

有人还可能说,无论宇宙弦多小,无论人们能否观察到它们,宇宙弦总归是客观实在,它们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因此物质世界也应该是客观实在。此话不准确。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是宇宙弦的各种可能的振动态,而不是宇宙弦自身,就像组成交响乐的基本单元是乐器上发出的每一个音符,而不是乐器自身一样。

在弦论之前,物质的实在性体现在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是上百种原子,这些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基本粒子组成。这些基本粒子都被当作是物质实体,都是组成物质世界的“超级砖块”,因而可以把物质世界看作是物质实体。在弦论之中,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认为是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的基本粒子,现在都是宇宙弦上的各种“音符”。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真的成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物理学到此已进入了“自性本空”的境界!  

以上就是朱清时院士发表的讲演:《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的大体内容,我们看到物理学家以弦理论来认识这个世界已经和佛法讲的“性海泛起”非常接近了,“自性”是真如本性如海水纯静透明,一念无明如海风吹在这个海面上,就泛起很多波浪,世界就产生了,阿赖耶识就是“性海泛起”的状况,阿赖耶识犹如一个能奏出无尽交响乐的乐器(这个乐器是无意识状态,不是实体,也不是意识),这个乐器奏出的交响乐就是我们看到的能量,不同的高低音的音符就是不同震动频率的能量状态,不同的能量状态就是不同的法界,大体分为十法界,我们地球处在震动频率比较低的一法界(当然这一法界非常特殊,其有意识的心态会很大程度影响调整自身震动频率,所以地球是最好修行和觉悟的地方),我们看到弦理论来理解佛说的“性海泛起”已经非常贴切了。          

世界的本体                                                                                

                                                          (2)能量的本质            

  

           道家的“无中生有”和“气”的描述

看了朱清时教授的演讲《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让我们明白现代顶尖物理学的状况,这正是科学家们着手建立的全新的科学体系来描述这个世界的理论尝试(20058月,50多位顶尖科学家在德国康斯坦茨湖畔共聚一堂,共同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物理学为我们描绘的世界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很可能只是一个巨大的幻想!科学家们着手建立全新的科学体系来描述这个世界)。应该这样来概括现代物理学的状况: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能量的,但能量是幻而不实的(不断的凭空产生又不断的消失)。 应该说物理学的研究已经可以说到此为止了,因为物理学不能研究看不见、感觉不到的东西(虚幻而又存在的,比如意识)。朱清时教授的这种尝试实质上是寻求哲学上的解释,所以有“物理学的终点是哲学”之说。

  “物质就是能量”这个在物理学上早就证实了的观点(半个多世纪了),其实人们在观念上还没有被普遍接受,这也不怪,就连科学家和哲学家在很长时间都没有完全接受,现在正是逐步接受的过程。在很长时间还在争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将二者矛盾对立化,甚至有中间派认为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这些争论和观点其实质就是没有把物质当成能量来思考,其实能量本身就是虚而不实的。在我们观念上始终认为物质是实在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从出生到现在都感觉到物质的实在性,这种感觉的持续性造成了我们观念上的坚固的执着。  而能量确实是一个虚体,我们感觉到它是实在的是我们感觉上的一个错觉,这也难怪科学家们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幻想了。

虚幻的能量是怎样演化成现实世界的,科学家无法寻求物理学上的答案,在幻化的境界中,他们的感觉就难以触及了,其实中国古代的圣者如伏羲和黄帝早就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气”的“生、克、制、化”。那个时候古人没有“能量”的观念,也不可能提出“能量”的概念,中国古圣就用了“气”的概念来阐述他们的观点,那时人们理解的“气”是“虚而不实”的(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空气)。我发现我们现在说的“能量”的概念和他们说的“气”的概念非常接近,而中国古圣的“气”的“生克制化”就能很好说明这个过程,“气”分“阴阳、五行”。“气”的“阴、阳”之属性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气”的“阴、阳”属性就是现在我们理解的辩证法,但辩证法其实是它世俗化了的东西,就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再翻译。如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倡导人(身兼: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小说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皆翻译家)伏尔泰说:“商人在东方发现财富,哲学家在东方发现崭新的精神世界”。可见我们的传统哲学在西方那个思辨的时代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他们食古不化,将辩证法和物质割裂开来,认为辩证法只是物质的附属属性,不能深入其奥。话说回来,虚质的“气”怎样表现出一定的质量感的?前面已经谈论过,由其“阴、阳”属性可知,其必然是由一对相生相克的力引起的(相生表现为吸引,相克表现为排斥)。拿能量的粒子来说,虽然是虚体,但其周围存在两种力场,即吸引力和排斥力,就是这两种力量使我们对“能量体”产生了“质、量”的感觉,吸引力(万有引力)使我们产生了“量”感,排斥力使我们不能进入能量的内部使我们产生“质”的感觉。吸引力使这个世界不至于“散架”,排斥力使这个世界不至于“塌陷”,这两种力必须同时存在才有我们这个世界,也是这两种力是我们对能量体产生了“质”和“量”的感觉。这两种力就是阴、阳之力的显现。中国古圣从来没有把物质当成实体就是这个意思,只要深入其堂奥,就能认识清西方科学存在的疑惑,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质。  

现在我们可以来理解道家的“无中生有”的概念,道家认为世界的本体是虚无的,这个虚无不是绝对的无,世界没有绝对的无(绝对的无只存在于我们矛盾的观念里),这里谈的“无”是描述“虚”的状态,不是我们理解的物质状态。这个“太虚之体”用古人理解的“气”来描述,以便于一般人也能理解(不是今天我们理解的空气,今天我们理解的气仍然有“质量”仍然是“有”的范畴)。  

古圣阐述的“气”分“阴阳、五行”且“清者为天,浊者为地”。所谓“清者”可以理解为高频震动的能量,就是我们科学家说的暗物质,科学家发现暗物质占整个宇宙的94%以上,“浊者”就是低频震动的能量,是我们可见的物质,并且它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只对我们起作用,所以我们能感觉到它的实在性,有些人因为感受不到暗物质就否认它的存在是不科学的,就拿我们能理解的光谱,我们看到的可见光其实是光谱中的一段,更高频和更低频的就感觉不到了是一个意思。  

《易经》以阴阳、五行之“气”作为构成这个世界的本体,这个“气”的观念和今天我们认识的气体的气还有所不同,古人取其气的“虚体”的概念,因为在描述阴阳五行的时候实在找不到更恰当的表现其“虚体”的词语了。《易》的作者认为,世界就是由阴阳、五行之“气”的“生、克、制、化”而幻化而成的,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能量体”通过矛盾运动变化形成了这个世界。

       “气”真的存在吗?真的存在而且是这个世界之本体。但是平常之人却看不到,必须是修炼之人才能看到,平常之人只看到物质,修炼之人能看到物质背后的并且怎样形成物质的“气”。中国古代修炼之人叫“炼气士”,就是《列仙传》中的云中子、广成子之流。《封神榜》是将其中的人物编成的故事。所谓“炼形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就是个“反本归元”的过程,(这里的“神”是精、气、神的神)。事实上“气”是直接构成这个世界的“体”,在形成这个“体”之背后还有个本体为“神”,形成“神”这个体之背后还有个“虚”体,这个虚体才称为“道”。

       《易经》和后来的《道德经》是一脉相承的,一个是回答组成这个世界的本体为“气”一个是回答“气”的终极来源为“道”,“道”是不能用语言来描述的,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和古人说的“太虚之体”都是这个意思,其实最早提出“道”的概念的并不是老子,老子只是将这个概念阐述得更明确具体。轩辕黄帝著《阴符经》的第一句就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提出了“天道”的概念,提出观天道、得天道、按天道行事,就无事不办了。又说:“天有五贼,见之者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互为生克之意,(贼为“生克”之意,受生的盗取被生的五行,又克伐另一类五行。)能见到这个道理的能得很大的利益。又说“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认为八卦、甲子、阴阳这些理论是认识这个世界之象。神机鬼藏不是说有神鬼,是说这些理论神乎其神的意思。传说轩辕黄帝是广成子的徒弟,黄帝和后来的老子的学说共称“黄老之术”,“黄老之术”就是“道”学。他们谈的这些认识和境界是在有很高修为的基础上的认识,而现在一般人自己看不到就说是假的,他只相信眼睛看到的,殊不知眼睛看到的才是假的,所以庄子说:“夏虫不予语冰”。就是这个道理。

         这种谈论修炼境界上的理论对普通人来说就存在认识上的困难,和佛家的经典一样,都是要有所修正的人才能认识的。普通人大多数对于圣者的话是无条件相信的,因为他们的理论被证实的都是正确的,还有大量不能被证实。对部分“聪明人”来说,怀疑是可以,但不能批判为迷信啊!自己不懂,是自己在迷信都不知道,这样一批判就会影响一大群人智慧上的进步!拿佛家的话来说:“是断人法身慧命”。比伤人性命还严重十倍,因为性命还可以轮回,而有了性命真正接近“善知识”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断人法身慧命”的果报在“地狱”,地狱苦受尽了又受生生世世痴愚的果报,就是在“畜生”道轮回。有些自作聪明的“知识分子”“专家教授”在不知不觉中造这样的业自己还不知道,以我个人的认识和人格担保,绝不是“空穴来风,骇人听闻”。不能因为自己看不到这一切就否定它的存在,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啊!

         话说回来,大家都知道中医最著名的理论轩辕黄帝著的《黄帝内经》就是以阴阳五行理论在人体医术上的应用,人体的脏腑和阴阳、五行、干支相对应,比如说五行对五脏,金主肺、水主肾、木主肝、火主心、土主脾,如下图:包括他们的生克关系,





  

如金过旺,那么它所克的木就必然要受伤,就容易得肝病,而何时金旺呢?就要牵涉到流年,如庚申、辛酉年金就旺,和六十甲子都有联系,《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都是论述这方面的,不是我们想像的医书就是肢体、解剖等看得见的,他们研究的是肉眼看不见的东西,而事实证明它管用,如《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人体“经络系统”,现代人怎么找都找不到它的“生理基础”“物质基础”,但在实践中却非常正确,中国的银针在利用经络系统治病的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是不能否认的事实,美国有个戒毒所就是利用银针技术为瘾君子戒毒,最后国外的科学家不得不承认“经络系统”的真实性。过去有中国搞医学的专家认为中国的医学不如外国的,认为外国有“解剖学”。看了这些言论令人头疼,难道看不见的都知道还不如他看得见的,难道中国古人不知道弄几具尸体来看,现在又有人批判中医是“伪科学”(就因为它研究的东西看不见)听了叫人愤慨,真是无语了。

           话说回来,古人以“气”为组成世界之本,以“道”为气之源,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但“道”究竟是什么?古人就没有再更深层次的阐述了,因为无法言说,不是我们人类的语言能说清的,我们能认识到“气”的规律应用都不错了。但我们求“道”之心不绝,如孔子言:“朝问道,夕可死也”。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一下兴起了“气功“热,炼气功者确实能感到“气”在体内运行,而且修为高的能感到它运行的途径,实际上就是“经络系统”,修炼高的人就能感到身体那里有不适或疼痛是“气血”(血是血位和脉络)不通的结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而且还可以感受到某种“邪气”的存在,(“邪气”在形质上现代科学叫病毒细菌,在中医叫“邪气”)而且炼气功者还可以将病人身上的“邪气”吸入自己的体内进行处理(当然,非一般的关系是不会那样做的),这些体验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黄帝内经》里面所讲的。没有修为的常人就体会不到它的存在,就说它是“伪科学,”而且要批判。从他的境界立场来看确实什么都没有,可以理解。但说这种话的人往往是某种专家教授,他的影响力就不容忽视,就会误导很多人,使整个社会文化发展偏离正常的轨道,要说祸国殃民,这种人就是真正祸国殃民的人。这么一批判,热起来的就很快降温了唉。(当然气功和FL功有本质的差别,后者带有邪见性质的)

             气功和古代“炼气士”的“炼气”有相似之处,算是最浅的吧,毕竟是世俗之人所能为的,人家在山中至少一修就是几十年,最低境界是“以形化气”能“以形化气”就能隐身了,也能“以气化形”,就是能变化了,(犹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这绝不是什么神话,上古时期的不说,历史上有记载的三国时期的左慈就是一例,先为曹操所用,后忌之而欲杀之,被其多方变化而逃脱。其实多了解些道教人物故事就知道哪绝不是神话,而且知道中国历史上对中医有巨大贡献的人物大多数都是道家有较高修为的人物。

               古代的“炼气”到了汉代张天师时就由“隐”(少数人物密传)转“显”正式成为“道教”,并奉《道德经》为首经,“得道成仙”就成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得道成仙”绝不是什么神话,道教也不是讲神创世的宗教。道教讲的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得道成仙”。

现在我们国家的很多传统文化的精华被他的子孙后代都批判得忘记了他的本来面目了,在国外却走红,走红了我们还不敢引进,当然我坚信,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最终能作为引导世界发展的理论,我们拭目以待吧。

世界的本体

                                         能量的本质(3)

佛家的本体观“阿赖耶识”

  在《华严经》里佛为菩萨讲到了宇宙的起源。《华严经》上说:“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变六粗”。世界的本质是真如本性,佛说为自性,而且明确指出自性就是我们的心性,佛家的“心性”不是我们常人理解的“意识”没有深入理解就容易产生误会。

心性就是真如本性心性起了一念无明就生出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变现出三种细微境界,就是“一念无明生三细”的意思,一念无明和三种境界显现为可见的“四圣法界”(心念变境界),即“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四圣法界”中“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有随境界起心动念者心念就会变现六种境界,即“六道”,也就是“境界为缘变六粗。”的意思。“四圣法界” 和“六道”共称“十法界”,在“六道”中由上到下的时空未次分别为“天道(天道又分为无色界天,色界天和欲界天三大类共近30个层次)、阿修罗道、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上三道称为善道,后面三道为恶道,恶道苦多乐少,地狱道就完全有苦无乐。心念以境界为缘的意思就是在境界中分辨你我,加强了我的意识,“我”执加强并出现了自私自利,就变现了更低层次的境界(时空),心念是产生十法界的根源  

        



            

我们的世界在佛法中处于较低层次的人道,刚好处于善道与恶道之间,所以有人行善有人作恶,我们看到的坚实的物质世界不是真的,也就是物理学中认识到的能量不是实在的,在佛法中叫坚固妄想(识的一种状态),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的梦境,在深层的梦中我们完全以为梦中的境界为真实的,我们梦中的物质对我们来说就有质量感,也许你是科学家你还会去研究这种物质的真实性,还会认为它是构成这个世界的物质基础。现实也是如此,现实也是阿赖耶识形成的春秋大梦,有位觉悟了的禅师说:“梦里明明有六趣,醒来空空无大千”。觉悟了就好像梦醒了,原来过去的一切都是执念在展现。    

究其能量和意识的关系,科学家也作了很多实验,意识不一定是依附大脑而存在的,万物都表现出意思状态,只不过和人的有意识不同,它们表现为“无意识”(心理学上的无意识不是没有意思)状态,我们来看看很多有趣的实验:

如果说人类和动物有灵感、有思维,相信大家都能认识、理解。但对于那些没有大脑的草木、花卉你相信它们也有灵性和意识吗?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意思是说:人不能像草木一样无情无义。然而,据科学家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草木绝非无情之物,它们不但有很深的情感,而且还可与人进行远距离的思维沟通。  

           早在1966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测谎专家克里夫巴克斯特一时心血来潮,他将测谎器的电极接到了一株名叫龙叶兰花的叶子上,然后他又拿起水杯向龙叶兰的根部浇水。当根须吸足了水分以后,巴克斯特却意外地发现:自动记录仪上,竟画出了如同人类在短时间内感情冲动时所表示出的一种锯齿波图形。此时巴克斯特又突然想到:如果我用火柴去烧龙叶兰的叶子,仪器上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没料到他刚刚有了这个念头,记录仪上的显示就开始不停地向上跳动。

再以后,巴克斯特又和他的同事们在全国各地的许多机构,依然用铡谎器对包括莴苣、葱、香蕉在内的25种植物做了类似观察,其实验结果和预料的完全相同。另外巴克斯特还发现:当与植物亲近的人发生某种不幸时,有些花卉也能马上做出相应的反应。一次巴克斯特在工作时不慎割破了手指,波形图上立即显示出花卉表示同情的波峰。通过大量研究表明:植物不但具有预测及识别能力,而且还有丰富的情感和思维。

         为研究植物是否有记忆能力,巴克斯特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实验:他将两棵植物并排放置于同一房间内,然后让一名学生当着一株植物的面将另一株植物毁掉。接着巴克斯特又让这名学生戴上面具后混在几个穿同样服装的人群中,一个个地向活着的那株植物走去。结果只有“毁坏者”走过去时,植物才被仪器记录了极为强烈的恐惧信号(虽然带上面具,但可见无意识的识别能力)。

         还有同样类似的实验,前苏联科学家维克多-普什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来证实植物具有感情。他先用催眠术控制一个人的感情,并在附近放上一盆植物,然后用一个脑电仪,把人的手与植物叶子连接起来。当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普什金开始说话,说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让受试者感到高兴或悲伤。这时植物和人不仅在脑电仪上产生了类似的图像反应,而且当受试者高兴时,植物便竖起叶子,舞动花瓣;当普什金在描述冬天寒冷,使受试者浑身发抖时,植物的叶片也会瑟瑟发抖;如果受试者感情变化为悲伤,植物也出现相应的变化,浑身的叶片会沮丧地垂下。  

专家们还发现,植物具有非凡的辨别能力,能够窥测人细微的心理活动,从而判断出人是否在说慌。纽约奥林奇堡的罗克兰州立医院试验室主任、职业心理学家阿里斯蒂德-埃瑟和他的合作者纽瓦工学院的化学师道拉斯-迪安一起做了一次实验。两位科学家将电极联在海芋属植物上,然后问受试者一系列的问题,并告诉他,回答有些问题时不必说真话。植物在电流计的图表上毫不困难地表明受试者的回答哪一些是谎话。巴克斯特也对一位记者做过同样的实验,他要求这位记者在植物面前不管事实如何只做否定回答。巴克斯特开始询问记者的生日,一连报出七个月份,其中一个与记者生日相符,尽管记者均予以否定,但当那个正确的日期他也予以否定时,植物立刻做出明显的信号反映。(可见无意识的识别能力)  

更神奇的是在无机界,有日本江本胜博士做了个水结晶的试验(在网络上可以查阅),证明人的意识可以和水沟通的, 写了《水知道答案》一书,当人用不同的善恶心态和语言(如恨你或喜欢你等)对待同等水质的水后,再进行结晶观察,发现以善意对待的水结晶非常美丽,以恶意对待的水结晶非常丑陋。更为奇怪的是水也有意识读懂人类的文字,在装水的量杯上贴上不同文字的善与恶有关词语的标签,水结晶体验的表现出明显的美丑反应。这说明构成水的微粒是有一定无意识的,绝不是我们说的无机物那样简单。http://www.56.com/u51/v_MjQ4NzUzNTI.html

  

                      





以上种种实验表明,意识是自然界一种普遍现象,并不是动物或高等动物特有,特别是我们认为的无机物都有意识的现象令我们震惊,我们知道物质是能量体,也许能量体和意识体本身就是一体的。在佛法里物质(能量)就是“识”的一种状态。

近代有个非常重要的科学家叫尼古拉特斯拉,据说是通古拉斯大爆炸的制造者,据说他能产生免费的并无线传输的电能,但他的发明最终没有流传开来(因为商业利益被权威打压,如爱迪生等)他的成绩在当时和现在都还没有得到认可和利用。(央视10台有过详细介绍)他说他的研究早于地球其它物理学几十甚至上百年时间,他的很多实验都不用作,他说他的制作直接来源于宇宙的一个信息库,他认为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意识体,他称人类终有一天能认识这个道理。

                *世界的本体*

  佛家的“识”、道家的“气”、物理学的“能量”是三维一体的

我们可以用以下这个简图来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界内的运作方式)阴阳、五行、八卦

         A

“识”“能量”

                   (内在本质)             (外在现象)

物理学的物质的概念对这个世界比较直接的认识,随着物理学的发展,显微技术的进步,人们看到原来以为坚实不虚的物质其基础性的微粒是“无中生有”又“有归于无”的,也许这就是能量的表现之一,能量是一个很含混的概念,有热能、光能、电磁场能、机械能等的综合性的概念,这些能都是“无中生有”的吗?物理学的认识可以到此为止了,因为物理学不能研究虚无的东西,但不能阻止物理学家们的哲学上的思考,如朱清时教授的演讲《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就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在传统佛教文化中寻求新的答案。

其实物理学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比较浅的,但接近大众所以能被大多数人理解认同,能量的概念人们也能认识一点,但能量是虚无(不是没有)的人们还没有在观念上普遍接受,不然怎么还有些人在一再强调“唯物主义”的价值观,其实进入“虚无”就无所谓“唯物”了,没有“唯物”也就无所谓“唯心”了,两种主义都会消失,都显示了过去人们认识上的不足而产生的误区。

要说对于看不见的“虚无”的本体的认识,中国本体的要算儒家信奉的《易》和道家的东西了,其实它们是一脉相承的,都是我国古代的得道高人留下来的著述,得道了就能看到我们常见的物质背后的真实本质了,我们看见的物质是“形”,他们看见“形”是由“气”(不是空气的气)化现而来的,“气”的属性分为“阴阳、五行”,如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现代物理学看到的原子内部结构:带负电的电子总是围绕着带正电的原子核转,就是老子描述的那种状态,是“气”在生克状态下(冲气)的和谐共存(以为和)状态,当然老子的这句话不仅仅是描述这种小范围的现象,翻译成现在的通俗话来说就是事物因对立面而存在,也是现代辩证法的内容,现代辩证法的真正的根是中国古代的《易》和《道》,是中国古代的文化流传到西方被通俗和世俗化了的学说,其最大的弊病在于将辩证法和物质本质割裂开来,认为前者只是后者的属性,这是老马犯的严重错误之一,歪曲了中华传统道学的本来面目。

在深层意义上来讲,“气”并不是这个世界的本体,道家认为“气”的背后还有一个“神”(不是神仙的神),为之“元神”,如老子说的“谷神不死”的谷神,“神”背后还有一个“虚”体,这个“虚体”就是“道”,所以道家的修炼过程要返本溯源,“练形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返虚”三步过程,“道”在那里求,其实在我们内心深层求,佛学传到中国后,这个认识更加明显了,原理道学的“神”正是佛家提出的“神识”,“谷神不死”也就是“神识”在不断的轮回,并不随着我们的身体的消亡而消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物理学上的能量、道学的“气”、佛学的“神识”,都是站在不同角度对这个世界本体的认识,应该是三维一体的,又因认识境界的高低而落显差别。

物质的内在本质是能量,其能量将显现为何种频率震动状况其实是内在心识在起作用。科学家已经测量过人在不同的体格和精神状态下身体粒子(能量)的振动频率,结果让人大开眼界。邪念会导致最低的频率;当你想著下流的邪念,你就在削弱自己。渐高依次是恶念、冷漠、痛悔、害怕与焦虑、渴求、发火和怨恨、傲慢,这些全都对你有害。但信任在250是中性的,信任有益於你。再往上的频率依次是温和、乐观、宽容、理智和理解、关爱和尊敬、高兴和安详、平静和喜悦在600,开悟(enlightenment)700-1000。(来自互联网、百度)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心性的善恶和能量震动频率的关系。

(付):http://hi.baidu.com/2012��֮ʹ��/blog/item/794c9ad8467af8e339012f9c.html

  美国著名的精神科医师戴维霍金斯博士(Dr. David R.Hawkins),运用人体运动学的基本原理,经过二十年长期的临床实验,其随机选择的测试对象横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北欧等地,包括各种不同种族、文化、行业、年龄的区别,累积了几千人次和几百万笔数据数据,经过精密的统计分析之后,发现人类各种不同的意识层次都有其相对应的能量指数,兹摘录其主要项目如下:

   1. 开悟正觉:700~1000
  2. 安详极乐:
600
  3. 宁静喜悦:
540
  4. 爱与崇敬:
500
  5. 理性谅解:
400
  6. 宽容原谅:
350
  7. 希望乐观:
310
  8. 中性信赖:
250
  9. 勇气肯定:
200
  10. 骄傲轻蔑:
175
  11. 愤怒仇恨:
150
  12. 渴爱欲望:
125
  13. 恐惧焦虑:
100
  14. 忧伤懊悔:
75
  15. 冷漠绝望:
50
  16. 罪恶谴责:
30
  17. 羞愧耻辱:20

了解了这个关系,我们就能理解佛家提出的十法界不同的生活环境,佛说我们的“心”是正报,我们的身体和外在环境是依报。佛家说:“依报随着正报转”。(就是因果业报中,心是正报,身体和环境是依报),我们的心性善恶决定了我们的身体和外在环境(依报)的震动频率。老子说:“物以类聚”。我们看现在地球的矿场就是不同类型的物的聚集,连矿物都会类聚,何况人乎。我们的“心”依其善恶不同决定了我们生活在不同层次的时空,“心”有了“我执”就绝生三界,轻微的“我执”生无色界,稍重的“我执”、认为自己还有个色身的生色界,严重的“我执”就是“自私心”,当然生欲界。震动频率向下越来越低,频率最低的是在“地狱”。当人有严重的自私心,就必然做了很多恶事(损人利己),自身的能量震动频率也相当低,根据“物以类聚”他也必然要到地狱去。不是佛规定他要去受苦,而是他自己的选择,说实在话地狱那个环境(低频率环境)也是那部分众生的恶心感召出来的(共振)。我们也可以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也是我们地球上的众生心性和业力感召出来的,人道的环境算不错了,只要大家心灵向善,地球的能量频率也会提升向上,但现在看来事与愿违,我们的生态和环境已经破坏得不成样子了,近来网络上传说地球将进入光子带提升能量并预言伴随种种灾难的事,应该引起我们思考啊!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首先是关于世界观的哲学,其次是关于人生观的哲学  。我们的祖先最关心的是这两个问题,我们的传统文化遗留的精髓也是关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但是他的子孙后代发展到了今天,由于误解和迷信将老祖宗的教导完得干干净净,还批判之为封建迷信。什么是不肖子孙,这就是不肖子孙。他还有脸面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吗?还有理由为自己五千年未断裂的文化而骄傲吗?现在正在作斩断这个文化链的正是这些不肖子孙。

      话说回来,我们综合来看我们传统儒、道、释对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形成的解释:

      儒家《易》学:无极——生》太极——生》阴阳之气——生》四相八卦(宇宙)

     道家:道——生》一生——》二(阴阳之气),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  

     佛家:自性——生》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生》六道轮回(其中人道是我们说的宇宙)

      以上就是三家对世界形成的不同角度的描述,他们并不矛盾,而且有互补之势,所以在中国古代就能够三教合一,儒家之说重在“”上,佛家之说重在“”上,道家学说“体、用”兼顾。所以《易》重在描述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是完整的“世间法”,现代辩证法是其世俗化的翻版(是中国哲学在17世纪翻译到欧洲后产生的),儒家更注重对人的成长教育上,《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教育做人的基本道理,做人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有厚德载物的品性。首先要“修身”,其次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不以欲己、勿施于人”,基本言行“非礼勿言、非礼勿视”。现在这些基本准则都全部丧失了,生活道德已经败坏到了底线。再不回头恐怕是无底的深渊,所谓“厚德载物”,当这个世界德行败坏到极点的时候,必然崩坏。现在这个世界灾难一天天加重,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觉醒。

         道家讲“用”,也讲“体”,鉴于“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之间,“得道多助”是世间法,“得道成仙”是出世间法,黄帝的《黄帝内经》是世间法,《阴符经》是出世间法。老子提出的“失道而后,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我们就明确了“道”与“儒”的关系,所以要得道要先修德,要修德要先修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就是要先学做人。也符合儒家提出的先贤人而入君子,由君子而入圣人,有了圣人之德才能入道。所以儒家讲究的是“转凡成圣”的学问,道家究竟的是“由圣成道、成仙”的学问。

         佛学传入中国后,更补充了儒、道的不足,而其理论又和道家求出世有相通之处,其方法更直接明了,所以得中国高层和文化名流追崇,佛家修行方法更简单,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修道的本质就是修心”,其实这个理论和中国传统道家理论也不相违背,反而是将其中的精华部分发扬出来了,中国古代轩辕黄帝的《阴符经》云: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其实正是说明佛家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的道理。佛家的禅宗的开悟正是这个道理的实现,是修行最捷径的道路,所以禅宗在中华发扬光大,现在中国几乎90%的寺庙都是禅宗留下的寺庙,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是曾说他的法在东方的震旦国(中国)会得到发扬光大的见证,现在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末法时期,人们的根器太差,所以佛法如此衰微,末法时期的世间乱象普遍显现,灾难一天天增加,有点善根的及早回头,还能自救啊!

        在传统文化被完全打倒的今天,人们对它已经误会太深了,动不动就是封建迷信、宗教迷信。所以这个现代化的社会迷失道德太远了,所以末法、末世迹象已经显示。释迦牟尼在世时,魔王对他说,“2500年后的末法时期他的魔子魔孙将披上你的袈裟到寺庙里来破坏你的佛法”,释迦牟尼无语留下了两行眼泪。这眼泪是为我们末法时期众生流的,现在我们这个时期的众生苦啊,表面上物质高度繁荣、科学极度发展,但这都是以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代价的疯狂现象,最苦的是我们丧失了信仰,精神不知道何去何从,只用短暂的物质享受来麻痹,佛说我们这个时期的众生“饮毒食蛊”,过去的吃死人的事不说了,现在的转基因粮要作为我们的主粮,是没办法躲避的了。当然有修为的无所谓。那种改变生物的自然结构连虫子都不敢吃的食品,人成了绝对有害的,也许短期内看不出危害,但人的抵抗力、免疫力会受到很大的伤害。这是魔在逼迫我们众生,能觉悟就是好事,不能觉悟就苦不堪言啊!


  蓝星新时代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