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持续升高危及全球 _2.生态危机_蓝星新时代网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爱我地球 > 2.生态危机 > 详细内容
喜马拉雅山持续升高危及全球
发布时间:2011/9/29  阅读次数:11032  字体大小: 【】 【】【
  
  
马成福  
    
  
         金融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态危机,那才是人类的大灾难。  
           如今地球就像一座火山,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只有人人关注生态危机,人人遏制环境污染,才能把我们自己从火山口上拯救出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生态危机实际上就是生存危机,它是人和自然的主要矛盾,是目前世界的主要危机。  
——马成福题记一  
       自然创造了人,人也可以改变自然。  
       面对喜马拉雅山南北持续多年的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灾害,面对中国南北地区日益严峻的气候形势,面对全球生态危机和世界人民的生存危机,我认为最直接、经济、快速、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炸开喜马拉雅山脉的几个山口,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顺利通过,使南北冷暖气流有机交融,从而减少南北极端气候灾害,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步伐,扭转全球气候的恶劣趋势,给中国这片干涸的土地降下及时雨,给高烧不断、奄奄一息的世界打开一扇窗户,让世界人民过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生活。  
——马成福题记二  
    
一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是水。  
         自2009年9月以来,一场罕见的干旱灾害悄悄席卷了中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省(区、市)都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部分地区降水比往年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之少创历史之最,长江上游已出现罕见枯水位。
秋、冬、春连旱使云南、贵州等省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干旱范围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干旱的趋势已延伸至湖南、广东、甘肃、河北、山西、宁夏和西藏等地区。其中,贵州、甘肃两省旱情不断发展,尤为严重。据民政部统计,截至 3月1日 ,两省受灾人口达1257万人,350万人饮水发生困难。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 2010年3月10日 ,中国耕地受旱面积已达9215万亩,其中作物受旱7234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1981万亩;有1828万人、1145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旱情严重影响了西南地区的春耕春播。据国家林业局统计,受灾林地达7880多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亿元人民币(约十五亿美元)。外界估计总经济损失至少200多亿人民币,全国受灾人口逾6000万。
其实,步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曾一再出现大面积严重旱灾。2009年多省遭遇严重干旱;2008年云南连续近3个月干旱;2007年22省区发生旱情;2006年重庆发生百年一遇旱灾;2005年华南南部出现严重秋冬春连旱,云南发生近50年来少见严重初春旱;2004年南方遭受53年来罕见干旱……如今西南五省大旱为中国人敲响了二十一世纪的警钟,也许在未来,干旱将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挥之不去的阴影。
早在2004年,美国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GlobalBusinessNetwork,简写为GBN)一份题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报告预测:“今后20年内,全球气候将发生突变,一场全球性灾难就摆在我们面前,成百上千的人将在自然灾害中死亡……到2020年,欧洲的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2010年以后,中国北方水患不断,南方一片干旱”。其报告预测,中国的降水类型将可能由“南涝北旱”转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报告警告说:今后20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超过恐怖主义。
曾经南涝北旱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属富水区;而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全国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12%,属缺水区。西北和华北土地、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能源和粮棉油的生产基地,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黄、准、海平原和胶东半岛是我国人口密集、耕地率高、经济发达的地区,然而水资源缺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造成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如果说地震、洪涝和海啸是一种急性灾害,那么旱灾则是一场持续不断的灾难,是周期较长的慢性发作,所以其影响可能更大、波及可能更广,对社会、经济、生态的破坏力更加巨大。面对这日趋一日的旱灾,国人纷纷反思,追寻旱灾祸根。当前,旱灾仍在持续加重,这场旱灾的祸根究竟在哪儿?
气象专家分析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导致这次特大干旱的主要原因。中国气候专家提出了30年气温周期理论和70年气温周期理论,也有人归结为天灾加人祸,人为的因素不可忽视。
西南五省大旱,云南是这次旱灾最严重的省份。有数据显示,云南橡胶林面积达600万亩,桉树林面积已有近百万亩,规划面积多达二千多万亩。一个时期来,印度尼西亚金光集团APP在中国云南和海南、广西、广东等地,采用与当地政府签订大面积租用土地的方式,将自然林改造为大面积人工桉树林。其更早些年在海南岛的巨桉林大规模种植,就把海南岛中部山丘变成了在生态界被称为的“中国第二个黄土高原”,也曾导致了海南岛的重度干旱。
拥有数百家法人公司的印度尼西亚金光集团,总资产达二百多亿美元,是当下中国境内最大的造纸企业。金光集团与云南省的合作始于2002年,短短一两年后,它已在云南圈定2000多万亩林浆纸基地。云南省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是云南规模最大的纸浆国有企业,其模式也是大量种植速生桉树林来发展造纸业。
近年来,香港上市企业理文公司、亚洲最大浆纸企业日本王子公司以及日本荒川、香港丰林、加拿大嘉汉、广东信威、海南福莱斯等大批中外林业巨头纷纷抢滩广西,投资林业。仅钦州180万吨、北海120万吨、梧州100万吨三大林浆纸项目,投资额就分别达500亿元、220亿元、100亿元。目前,外资企业已经在广西投资改造速丰林500多万亩,成片成片山林被种上了速生桉树之类的单一树种。
人工林永远不能代替原生林,如果以砍伐原生林为代价而栽植人工林,就与造林绿化的初衷背道而驰,是对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  
生物多样性是植物生长的法则,大规模种植单一树种或单一农作物,只重视经济效益而无视生态效益的行为,都是对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迟早会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云南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也最脆弱的地区,大面积砍伐原生态林,种植速生丰产林的橡胶林和桉树林,无疑破坏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对此,学者和网民纷纷质疑,此举是造成重灾区百年一遇大旱的直接诱因,他们指出“桉树是抽水机”,“桉树是抽肥机”,橡胶林、桉树林是“绿色沙漠”,桉树是“霸王树”,它令其它物种消失,生态遭受颠覆性破坏。而在日本国内,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日本政府禁止成片种植单一树种的耗水耗土壤养分的速生丰产林!
我认为这次中国南方的特大干旱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气候变化的周期规律影响,也有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还有大量砍伐原生林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直接的因素则是近年来喜马拉雅山的频繁运动和持续升高,严重阻碍了南北冷暖气流的有机交融,导致气候异常出现极端气候天气。虽然喜马拉雅山的升高速度很缓慢,但量变达到了质变,因此造成了南方的特大干旱灾害。  
目前,我虽然没有得到喜马拉雅山持续升高的科学测量数据,但却有它频繁运动即地震的详实论据: 2004年12月26日 ,印尼苏门答腊发生9.1级地震,印度洋发生海啸; 2005年3月29日 、 2007年9月12日 ,印尼苏门答腊又连续发生2次8.5级以上地震; 2008年5月12日 ,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后发生余震3万多次; 2009年9月2日 ,印尼爪哇岛发生里氏7.4级强烈地震; 2010年3月6日 ,苏门答腊西南地区发生7.1级地震;2010年4月12日,我完成《拯救地球计划》第一稿并发网文,预测喜马拉雅山的运动加剧,该地区将会发生频繁地震,在发文后不到50天时间内,就发生了5次5级以上大地震,验证了我的推测。发文二天后即 4月14日 ,青海省玉树州发生7.1级地震; 5月6日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发生6.6地震; 5月9日 ,印尼苏门答腊北部海中又发生7.4级地震;  5月25日 14时11分 ,四川省都江堰和彭州交界处发生5.0级地震; 5月29日 ,玉树又发生5.7级地震。这些频繁的强烈地震足以说明印度洋板块向青藏高原挤压态势愈演愈烈,也许还有更多的地震正在地壳下面酝酿着。由于喜马拉雅山运动频繁且山体不断升高,从而强烈影响了中国南北气候,直接导致了2006年四川特大干旱和2009年入秋以来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因此我们有必要详细了解一下喜马拉雅山的常识。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系。它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绵亘于中国和印度、不丹、尼泊尔、锡金之间。西起帕米尔,东到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处,长达2500多公里。平均海拔高度 6000米 以上,为世界上任何山系所不及。它拥有 8000米 以上高峰14座, 7000米 以上高峰40多座。其中,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43米 ,是世界第一高峰。
喜马拉雅山也是最年轻的山脉之一。据地质学家考证,7000万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到了3000万年前,由于造山运动,南方的印度洋板块与北方的欧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交叠相挤,使喜马拉雅山不断抬高。到了300万年前,已上升到 3500米 ,而近10万年以来上升更快,平均高度已达到 6000米 以上,现在还在继续上升。
喜马拉雅山的骤然隆起,构成一道长长的凌空屏障,大范围改变了大气环流,使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再也不能北上到达亚洲腹地,使该地区从暖湿气候向干冷气候转变,并相继出现了大片沙漠和戈壁。这种变化可以从喜马拉雅山本身而推而广之,其南坡雨量充沛植被茂盛,而北坡却雨量较少,植被稀疏。青藏高原北部的气候持续变干,原本汪洋一片、水草丰美的柴达木盆地,慢慢蒸发成了荒漠和大大小小的盐湖,湖里活泼可爱的鱼儿渐渐消亡。同时,造成青藏高寒干旱气候特征,而且一直影响到大西北,甚至全球气候。
  西北大片的干旱区黄风肆虐,荒漠化肆意蔓延,是地球上生态最为脆弱、敏感的地区之一。目前,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发生了沙尘暴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而2000年一年就发生了12次。风沙区生态环境脆弱,耕地萎缩,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全国有60%的贫困县集中在风沙地区,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北部被沙漠包围,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包括占国土面积37%的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5个省的自治区在内的干燥地带。中国是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沙漠化的土地达66. 7万公顷 ,居于世界首位。  
在我的家乡甘肃省白银市,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旱,多风少雨,年降水量仅 198毫米 ,而年蒸发量却高达 2000毫米 左右,是降水量的10倍多,干旱、风沙、霜冻、冰雹、洪水、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自2003年以来,白银市连续8年遭受特大干旱灾害,给灾区农牧业生产和群众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干旱造成粮食连年减产绝收,使一些乡村呈现出一片萧条景象,有些灾民封门闭户,举家外出打工谋生,家中仅有老人和学龄儿童留守。灾区群众缺粮、缺水、缺燃料、牲畜缺草料的“四缺”问题十分突出。
大西北沙漠化趋势日益严重,工农业生产都受到极大的制约,而南方是中国经济的发达地区,是水资源丰沛的富庶之地,是粮丰林茂的米粮川。如果南方持续干旱10年,将使中国的经济雪上加霜,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再从气候上来说,势必造成大片地表温度升高,加速地球气候变暖,对全球气候形成不利影响。
2009年入夏以来,中国江西、湖南等地连日遭遇暴雨袭击,而华北、黄淮、江南、华南等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在上海,持续高温打破了136年来最早入夏的纪录。气候越来越怪异,全世界的人都试图找到“怪异”的成因以及应对之策。
2009年9月,由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等部门出台的《西藏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研究结果显示,近30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冰川已成为全球冰川退缩最快的地区之一。特殊的自然和地理环境以及高海拔,让西藏成为全球气候变暖最典型的受害地区之一。数据显示,1961年至2007年,西藏自治区年平均气温每10年大约以 0.32℃ 的速率升高,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的增温速率。
       西藏拥有大面积的冰川、冻土和多年积雪,冰川融水径流达325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冰川径流融水的53.6%。研究结果显示,喜马拉雅山脉冰川近年来正以年均 10米 - 15米 的速度退缩。《西藏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显示,喜马拉雅山中段北侧的朋曲流域冰川面积减少了8.9%,冰储量减少了8.4%;珠峰地区绒布冰川在1967年-1997年期间退缩了 270米 、东绒布冰川退缩了 170米 、远东绒布冰川退缩了 230米 。1997年以后,冰川的退缩速率有所增加。
是什么原因导致西藏气候异常,喜马拉雅山冰川急速退缩呢?自然,大多数人都会归结于全球气候变暖,但很少有人想到喜马拉雅山的持续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气候变暖。从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实事上,喜马拉雅山的持续升高是造成中国气候异常,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反过来全球气候变暖又对喜马拉雅山造成了冰雪消融、冰川退缩的后果。  
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不断升高,一方面挡住了山南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使北方的中国大片土地干旱化、沙漠化,造成地表温度增高;另一方面也挡住了山北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侵,形成了南方的洪涝灾害,使南方温度不断上升;第三方面,阻碍了大山南北冷暖气流的有机交融,大大减少了降水,使南北温度同时升高;第四方面,只有高强度的暖湿气流或寒冷气流才可以通过喜马拉雅山,从而和风细雨的降水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暴雨、暴雪等强降水多了,因此造成了诸多的洪涝灾害和冰雪灾害。综上所述,喜马拉雅山的不断升高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天气增多,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严重威胁到中国乃至全球的食宿安全和生存环境。  
抛开中国南北干旱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诸多复杂原因不论,当务之急是找到一条解决中国南北干旱、进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最直接、经济、快速、有效的办法,我认真研究分析了世界各国专家提供的策略,都感到非常复杂而渺茫,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自然创造了人,人也可以改变自然。  
面对喜马拉雅山南北持续多年的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灾害,面对中国南北地区日益严峻的气候形势,面对全球生态危机和世界人民的生存危机,我认为最直接、经济、快速、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炸开喜马拉雅山脉的几个山口,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顺利通过,使南北冷暖气流有机交融,从而减少南北极端气候灾害,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步伐,扭转全球气候的恶劣趋势,给中国这片干涸的土地降下及时雨,给高烧不断、奄奄一息的世界打开一扇窗户,让世界人民过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生活。  
如果在喜马拉雅山脉炸开几个山口,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就会顺利通过喜马拉雅山,就可以立即缓解中国日益严重的南北旱情,使青藏高原和大西北变成粮丰林茂的好地方,使整个中国大地变得风调雨顺,让广大人民过上国泰民安的好日子,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步伐,让世界人民过上衣食无忧的好生活。这个办法虽然能够有效解决中国的南北旱情,但不可能完全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还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经过长期综合治理才能得到解决。
             由于喜马拉雅山海拔太高,使人力和机械无能为力,必须经过生态环境专家和军事专家的研究和论证,选择几个海拔较低的山口,使用导弹进行爆破作业,让足够多的印度洋暖湿气流顺利通过喜马拉雅山,让南北冷暖气流能够有机交融,大大增加降水量,彻底改变目前的恶劣气候态势。可那毕竟是在世界屋脊上动工,也会对自然生态造成不利影响。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做每一件事情都有利弊,我们不能因此就不敢作为,主要是要权衡利弊的大小,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利为民之所利。
            
二  
我的预言正在得到验证:喜马拉雅山地区地震频繁,极端天气越来越多。
 2011年9月13日 ,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徐影说:“近百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1℃,比全球平均升温要高。”徐影表示,“分析1961年至2009年我国年均气温变化幅度可发现,近50年中国大部分地区呈增温趋势,以北方增温最为明显。”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近百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最近50年的升温速率几乎是过去100年的两倍。20世纪后半叶可能是过去1300年中最暖的50年。
最近几年,“热烘烘”的事实越来越多。2007年为我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2010年是我国1951年以来的第10个最暖年。2009年,我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为1951年以来第4个最暖年,也是连续第13年高于常年值。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北方干旱面积扩大迅速,尤其在黄河和海河流域,淡水资源紧缺。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主要雨带由华北地区逐渐南移到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使北方出现了长达30多年的长期干旱,而南方暴雨与洪水频繁发生。
不仅如此,我国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变化明显,区域性干旱加剧。徐影举例说,夏季高温热浪增多,特别是1998年以后,35℃以上的高温日数连续显著高于常年平均,2010年最多。特别是华北地区最近20多年中有8年发生干旱,干旱发生之频繁、干旱范围之广、损失之大,是1886年以来最严重的。
21世纪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可能更为频繁,部分地区夏季炎热日数可能增多;强降水事件增多、台风和强对流天气或增多;暖冬与热夏次数可能增加,冬季寒潮或将继续减少。最近20年是继20世纪50年代长江和淮河流域洪水灾害之后的高发期,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50多亿元。“暴雨洪流灾害仍将是未来我国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荣辉等分析称,这一方面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极端气候事件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人类活动、社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时暴雨虽然降水量并不大,但其造成的损失及影响却越来越大。
我国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受害国。“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产生影响,严重威胁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表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呈加大趋势。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农业产量波动幅度增大,农业布局和结构发生变化,病虫害加重,生产成本和投资进一步增加。有专家分析称,如不采取适当措施,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可能下降5%~10%。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降水量变化、升温导致的蒸发量增加、工农业用水量增加以及水资源调配问题,我国六大江河的实测径流量都呈下降趋势,北方部分河流发生断流,大大加剧了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矛盾。南方汛期降水增多,多次发生流域性或者区域性大洪水,因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大。
徐影称,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约0.09米,平均上升2.6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8毫米/年),加之台风和风暴潮灾害频发,沿海地区遭受不利影响增大。海水温度升高和海表酸化导致近海生态系统退化。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却在2010年4月至5月份撰写的《拯救地球计划》中,成功预测了玉树、印尼地震,以及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我认为这是由于喜马拉雅山持续升高造成的,并推测这样的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将常态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2010年的事实情况证明,我的理论和推测是准确和科学的。大家有必要重读我的《拯救地球计划》,而且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尤其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2011年1月5日 ,我在《云南要做好预测预防大地震的准备》中写道:  
“据云南省地震监测中心监测显示, 2011年 1月1日  至4日9时整,盈江地震序列共发生100次,其中0.0至0.9级地震57次,1.0至1.9级地震26次,2.0至2.9级地震14次,3.0至3.9级地震1次,4.0至4.9级地震2次。
 2008年8月21日 20时24分,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北纬24.9度,东经97.8度)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震中距盈江县城约45公里,距昆明市约500公里,造成盈江县3人死亡106人受伤,其中重伤24人。
小地震往往是大地震的前兆,云南要做好预测预防大地震的准备。云南在喜马拉雅山板块上,汶川地震后3个月即发生了5.9级地震,充分说明云南地震受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因此,从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大趋势上来说,云南还有大地震发生。”  
 2011年1月7日 ,我在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b16b90100o4rh.html)、天涯博客(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2020672&PostID=30155997)、博客天下(http://u.zcom.com/space-1353245-do-blog-id-138030.html等网站上发表了该文。我还在网易微博、天涯微博、搜狐微博、凤凰网微博等网站上发表了相关内容的微博。  
我在网上发表《云南要做好预测预防大地震的准备》7天后,即 1月14日22时 ,云南省盈江县又发生里氏4.3级地震,震源深度 10KM 。可见我的推测是准确的,我相信云南将有大地震的推测也将进一步得到证实。  
 2011年7月13日 6时8分,印度尼西亚东部马鲁古省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中位于萨温拉基县城西南方向223公里处,震源深度142公里。马鲁古省当天早晨还发生了两次里氏5.0级地震。第一次发生于当地时间3时57分,震中位于特尔纳特市东北方向132公里处,震源深度57公里。第二次发生于当地时间7时27分,震中位于特尔纳特西南方向87公里处,震源深度为122公里。  
 8月2日 3时40分,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北纬33.9度,东经87.8度)发生5.1级地震。  
 8月9日 晚20许,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隆阳区交界处发生5.2级地震。此次地震共造成腾冲县14341户60949人受灾,2人受伤,中小学校舍、烤房、桥梁、道路、水利设施等不同程度受损,造成经济损失2.143亿元人民币。
据我所知,在外国,2011年喜马拉雅山地区也发生多次地震:
 1月19日 4时23分,巴基斯坦西南部偏远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源深度84公里,该国的数个省份均有震感。
 3月24日 ,四国边境(缅甸、泰国、老挝、中国云南)发生7.2级地震,预计将有1亿人受影响。地震发生在缅甸境内,震中位于东经99.8度,北纬20.8度,震源深度是20公里。
 9月18日 18时,喜马拉雅山发生6.9级地震,震中距离印度锡金邦首府甘托克64公里,震源深度19.7公里。地震导致喜马拉雅地区4个国家的至少110人死亡。
锡金邦首席部长帕万·查姆林表示,地震已经造成200多亿美元的损失,现在还无法联络灾区的一些边远村庄,死亡数字可能会上升。地震造成甘托克巿超过10万栋房子严重毁损,道路受损,山崩等灾情十分惨重,部分地区通讯中断、持续停电。大地震之后至少出现了三起余震,其中最强一次有里氏4.8级。
这次地震在1600公里以外的印度首都新德里,以及邻国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都有震感,还出现少数伤亡。中国西藏日喀则地区18县(市)中,15县1市有震感,定结县有3间房屋倒塌,1座小寺庙受损,岗巴县部分房屋倒塌,南木林县学生疏散时有1人受伤,亚东县通讯信号不畅。
 2010年12月10日 ,从江苏省气象局获悉,江苏北部部分地区已经持续80多天没有下雨,雨水量之少也已经创下南京市15年来的新低。罕见的干旱天气除了给城市里的居民带来一些困扰外,对农民来说则是大麻烦。干旱让浦口和六合的菜农们苦不堪言。更严重的是,旱情给徐州、宿迁等地的在田作物出苗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
据民政部消息称,2010年中国极端灾害性天气突发多发,江南、华南、西南、东北和江淮等地区先后出现多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汛情发生早,洪涝灾害种类多,受灾程度重。综合判断,今年以来洪涝灾害损失为本世纪以来同期之最,也是近20年以来仅次于1991年和1998年的重灾年份。据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统计,截至 8月6日 ,洪涝灾害造成全国2亿人(次)受灾,1454人死亡,669人失踪,1214.8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347. 1万公顷 农作物受灾,其中209万公顷绝收,136.4万间房屋倒塌,358.1万间房屋损坏,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751.6亿元。  
 2010年12月30日 ,中国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2010年是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繁、强度及影响最大的一年,其中夏季高温日数和极端降水事件均为1961年以来最多,台风登陆比例为有记录以来最高。气象局还表示,2010年夏季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多,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为1961年以来最高的一年。
是什么原因引起北高温、南洪涝这样的极端天气?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介绍说,大气环流异常引起极端气候条件,但两种极端气候并没有直接联系。任福民说,我国今年的西南季风较弱,使降水北推缓慢,雨带5、6月长期停留在南方,造成了大量降雨。到底是什么导致大气环流异常,任福民表示,目前专家正在深入研究中。但可以支持的说法是,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常态化。
2010年,喜马拉雅山南北多个国家遭遇极端天气,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俄罗斯中南部23个地区遭遇了130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共有1000万公顷农作物绝收,相当于俄罗斯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俄罗斯遭受旱灾的中南部靠近中国,因此遭受旱灾的原因与中国是一致的。
2010年7月下旬,巴基斯坦遭遇该国80年来最严重洪灾,至少1/5的面积被淹。
2011年,喜马拉雅山南北极端天气更加肆虐。
 1月7日 ,菲律宾南吕宋、米沙鄢、棉兰老等地发生的洪灾已造成29人死亡,68万多人受灾。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9月17日报道,季风挟带豪雨侵袭泰国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情况不见好转。预料洪水下周可能灌入曼谷部分地区,泰国当局已在湄南河岸边筑起沙墙,准备抗洪。据报道,两个月来的风雨酿成洪灾和土崩,截止至16日已经夺走泰国至少98条人命,包括一名法国旅客。泰国当局说,全国76个府中的29个遭遇洪灾,被破坏的房屋超过30万栋。据了解,泰国各地约130万公顷的农田已被洪水淹没,相当于新加坡总面积的8倍。
 9月19日 ,巴基斯坦南部地区近期因为持续不断的季风性强降雨造成洪水泛滥,受灾民众超过540万人,洪灾已经使28万人流离失所。这是继去年夏天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袭击之后,巴基斯坦再次受到洪水冲击。
 2011年1月24日 ,在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抗旱服务队在打井。由于连续120多天没有有效降雨,山东省遭受60年一遇干旱,其中,菏泽、济宁的旱情已达200年一遇。山东全省有过半小麦田正受旱情影响,30万人饮水困难。据中央气象台统计,自2010年10月以来,黄淮、华北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导致干旱迅速发展。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安徽、江苏、湖北等9省份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其中,河南、山东部分地区已达特旱等级。
4月上旬以来,广东局部局部地区相继出现旱情。至 4月25日 ,全省受旱面积达245.7万亩,其中重旱45.5万亩,有5万多人的饮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8月26日,国家防总透露,为支持西南重旱地区抗旱急需,国家防总近日先后两次调拨中央抗旱物资,用于支援云南、重庆抗旱减灾和人饮解困。受持续少雨和高温影响,贵州、云南、重庆等省(市)水利工程蓄水比常年同期普遍偏少二至四成,部分水库、山塘干涸。截至26日统计,贵州、云南和重庆三省(市)水利工程蓄水约57.6亿立方米,440多条中小河流断流,约870座小型水库干涸。
然而,自9月4日以来,西安市遭受持续强降雨,降雨量达236.3毫米,是常年同期降雨量的4.7倍。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西安市周至、户县、长安、蓝田、临潼、灞桥等九个区县遭受了暴雨洪涝灾害,给受灾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据统计,截止到18日17时,西安市受灾人口201951人,紧急转移安置26400人,因灾死亡1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293.08公顷,绝收面积1376.58公顷,倒塌居民住房1477户3838间,损坏房屋4367户11995间,直接经济损失约12797.3万元。
 9月16日 8时至18日15时,四川省巴中市普降大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此次降雨范围广、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全市90个雨量站中52个站雨量超过200毫米,22个站雨量超过300毫米,其中南江县和平乡459.5毫米,槐树村426毫米,金盆416.5毫米。平昌县城王家嘴水位306.5米,超警戒水位7.73米,超保证水位2.3m,流量达3万立方米每秒。
             此次暴雨造成巴中市三县一区131.9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紧急转移人口25万人,9人死亡,因灾受伤156人。国省干线断道3条16处(省道101线巴中至南江段、省道202线巴中至平昌段,省道302县巴达公路白衣段),农村公路断道32条82处。平昌白衣、兰草、响滩大桥被淹,平昌、南江、通江移动信号一度中断。此次强降雨造成多个场镇进水和内涝,部分重点工程、农房受损严重。
9月1日以来,汉江上游、嘉陵江、黄河泾洛渭流域出现三次强降雨过程。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河南等省份40余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长江上游渠江发生超历史实测纪录的大洪水,重现期100年一遇;汉江发生今年以来最大洪水,重现期20年一遇;黄河中游支流渭河连续3次发生超警洪水,本次洪水为1981年以来最大洪水。
  受上游干支流来水影响,三峡水库20日8时水位涨至161.63米,超过汛限16.63米,入库流量38000立方米每秒。国家防总办公室预计,三峡水库21日凌晨出现超过45000立方米每秒的入库洪峰。丹江口水库19日出现今年以来最大入库洪峰流量26600立方米每秒,20日8时水库水位涨至155.96米、超汛限3.46米。丹江口水库7日洪量的重现期达到了20年一遇;渭河干流洪水已过临潼正向下游推进。
  中国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20日介绍说,9月1日以来的暴雨洪水,已造成四川、陕西、河南、湖北、云南、山东、贵州、重庆和甘肃等9省(市)61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01人,倒塌房屋10.2万间,紧急转移150.7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24.5亿元人民币。
中国国家防总办公室还介绍说,今年入汛以来,中国31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5663千公顷,受灾人口7523万人,因灾死亡440人、失踪152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011.9亿元。灾害虽较常年同期偏轻,但贵州、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的一些局部地区,发生了一次性死亡失踪30人以上的特大洪涝灾害。
我在2010年4月写作的《拯救地球计划》中就找到了“导致大气环流异常”的原因:
“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不断升高,一方面挡住了山南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使北方的中国大片土地干旱化、沙漠化,造成地表温度增高;另一方面也挡住了山北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侵,形成了南方的洪涝灾害,使南方温度不断上升;第三方面,阻碍了大山南北冷暖气流的有机交融,大大减少了降水,使南北温度同时升高;第四方面,只有高强度的暖湿气流或寒冷气流才可以通过喜马拉雅山,从而和风细雨的降水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暴雨、暴雪等强降水多了,因此造成了诸多的洪涝灾害和冰雪灾害。综上所述,喜马拉雅山的不断升高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天气增多,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严重威胁到中国乃至全球的食宿安全和生存环境。”
 2010年4月12日 ,我发网文后有网友评论,炸开喜马拉雅山势必造成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人得了大病就要动手术,有切肤之痛,还要流血,但人们还是不会放弃治疗,绝对不会白白等死。同样,自然生态有了病,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也需要动手术治疗,以此来挽救水深火热中的芸芸众生。
自然创造了人,人也可以改变自然。  
面对喜马拉雅山南北持续多年的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灾害,面对中国南北地区日益严峻的气候形势,面对全球生态危机和世界人民的生存危机,我认为最直接、经济、快速、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炸开喜马拉雅山脉的几个山口,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顺利通过,使南北冷暖气流有机交融,从而减少南北极端气候灾害,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步伐,扭转全球气候的恶劣趋势,给中国这片干涸的土地降下及时雨,给高烧不断、奄奄一息的世界打开一扇窗户,让世界人民过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生活。  
人民的生存权高于一切,为了人类的生存而努力思考和奋斗吧!  
三  
金融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态危机,那才是人类的大灾难。  
如今地球就像一座火山,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只有人人关注生态危机,人人遏制环境污染,才能把我们自己从火山口上拯救出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生态危机实际上就是生存危机,它是人和自然的主要矛盾,是目前世界的主要危机。  
这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灾难,还有更多的灾难正在一步一步向整个世界逼近。我们将如何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是逆来顺受坐以待毙,还是迎难而上化解危机?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危机就是全球气候变暖。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 0.48℃ 。90年代是自19世纪中期开始温度记录工作以来最温暖的十年,在记录上最热的几年依次是:1998年,2002年,2003年,2001年和1997年。联合国的气候变化政府座谈小组(IPCC)预测,到21世纪末全球温度还将上升1.6到 5.5摄氏度 。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生态污染和温室效应。我通过分析研究归结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自然因素有太阳辐射的变化,气候变化的“周期性”,火山爆发等;人为因素比较复杂,如肆意砍伐原始森林,过度放牧或破坏草原,陆地的干旱沙漠化,以及江河湖海的生态污染,使得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另外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或化工产品等,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6种,即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据资料介绍,从地球上无数烟囱、汽车排气管排出的二氧化碳,约有50%留在大气里,其余大部分被海水吸收,小部分被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且在大气中的存留期很长,最长可达到200年,并充分混合,因而最受关注。
1750年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实测资料表明,从1958年到197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年平均浓度从310ppm上升到320ppm,2005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379ppm,目前已经远远超出了根据冰芯记录得到的工业化前65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浓度范围,是65万年以来最高的。根据多种研究结果证实了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非常可能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引起的。
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都在增加。自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采用煤炭、石油,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十九世纪60年代的0.9亿吨,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的50亿吨。目前,人类每年因燃烧化石能源而向大气中排放约75亿吨碳,相比之下火山爆发而排放出来的碳还不到人类排放量的1%。近百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25%,而近百年来能调节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被人类砍掉了2/3,到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达到200亿吨。  
森林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地。世界上的森林主要分为寒带(北方)森林、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三类。今天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大自然经过8000年的进化才逐渐形成的,而现在所有的原始森林都沦为伐木业大规模开采利用的目标。在热带地区,许多现在已荡然无存的森林就是在过去的50年被砍伐一空的。仅1960年至1990年,就有超过4. 5亿公顷 的热带森林被吞噬,占世界热带森林总面积的20%;还有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在砍伐、农田开垦和矿产开采中退化。全球合法的非法的砍伐森林、破坏草原的行为还在继续加剧,生态环境在进一步恶化中。
全球变暖的后果将不堪想象,它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极端灾害气候频繁,百万种动植物走向灭绝,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根据科学家的测算,如果按照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速度,20年内就会达到升温 2℃ 这一地球生态警戒线,这将导致在社会发展和人类历史等诸多层面出现灾难性后果。  
如果全球气温上升 1℃ ,美国南部地区的大粮仓将变成大漠;气温上升 2℃ ,全球海洋水平面将上升 7米 ,1/3的动植物种群会灭绝,1亿人处于缺水中;气温上升 3℃ 是地球的一个重大“拐点”,意味着全球变暖的趋势将彻底失控,人类再也无力介入地球气温的变化;气温上升 4℃ ,人类口粮吃紧,对于地球的大部分地区来说都是灾难;一旦全球气温上升 5℃ 至 6℃ ,95%的物种将会灭绝,地球面临着一场与史前大灭绝一样的劫难。  
 2009年4月3日 ,欧洲航天局发表公报说,他们的环境观测卫星利用高级合成孔径雷达,拍摄了威尔金斯冰架的卫星图片。科学家们发现,在靠近南美洲连接南极夏科岛和拉塔迪岛的威尔金斯冰架上产生了新裂缝,而且是在中轴线区域,这已导致该冰架的一大块冰断裂。南极冰架是由数千年的积雪积压形成的,在上世纪90年代前其形态一直保持稳定。有专家认为,南极地区气温迅速升高是冰架崩塌的主要原因。据德国波恩大学研究人员马蒂亚斯·布劳恩估算,威尔金斯冰架所在的南极半岛的气温在过去50年间升高了 2.5摄氏度 。
 4月9日 ,据新闻报道,哥斯达黎加西北沿海日前发生赤潮,造成大批鱼类和一些海豚死亡。当地卫生部门已经采集水样,研究赤潮发生的原因。通常,未经处理的工业生活污水直接流入大海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原因。海洋学家指出,仅从卫星图片上就可看出哥斯达黎加这一地区污染程度较高。仅仅在10天之内,就发生了二件关于地球生态危机的不幸消息,生态危机已经到了让每一个人都胆颤心惊的地步了。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科研人员对全球33个人口密集的大型三角洲地区的图像进行研究后发现,其中2/3受到地陷海升的双重威胁。他们根据各三角洲地区受威胁程度将其分为5个等级,中国的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在受威胁最严重的一级,面临极为严重的洪水威胁。在过去10年中,全球33个大型三角洲地区中有85%曾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导致26万平方公里土地受淹。
联合国“环境和人类安全”组织预计,到2050年,全球至少有2亿“气候难民”,许多非洲国家将是重灾区。预计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8— 13厘米 。长江三角洲地区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更大更明显。到2050年,上海海平面将较1990年上升 70厘米 
中国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7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近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 9厘米 。其中,上海为 11.5厘米 ,天津 19.6厘米 。预计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8— 13厘米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人口稠密、经济活动活跃频繁的地区,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更大更明显。到2050年,上海海平面将较1990年上升 70厘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徐明 博士说,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最直接威胁就是海平面上升,特别威胁到沿海地区,风暴潮等将给沿海地区生态系统、特别是湿地系统带来破坏,也影响到航运工程。
据联合国政府间应对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预测,今后一个世纪内海平面将上升 60厘米 ,马尔代夫近1200个岛屿中的大多数将会消失。马尔代夫,这个常住人口不超过40万的亚洲岛国正面临着海平面上升的威胁。2009年3月中旬,马尔代夫政府宣布,要在10年内成为世界上首个“碳中和”国家。
如今,气候难民已经诞生。位于巴布新几内亚外海的卡特里特群岛上的5户家庭已搬迁至对岸的布干维尔岛,为全体2600名岛民打了前站。卡特里特群岛由6座平均海拔只有 1米 的环状珊瑚岛组成,是一座完全没有碳排放的绿色群岛,但高涨的水面正慢慢吞噬着这座小岛。也许,这就是未来数亿气候难民的缩影。
另一个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已经与新西兰签订协议,全国国民将陆续“搬迁”到新西兰。据新西兰方面2007年透露的数字,已有5000多名图瓦卢人在新西兰安了家。
 2009年6月16日 ,美国政府公布的《全球气候变化对美国的影响》报告说:到了本世纪末,全美平均气温或将上升2.2—6.4摄氏度。美国东南部地区的夏季可能延长到100天甚至更多;西部变得更加干旱;中部地区可能比其他地方都要热;北部更加潮湿,一些严寒地区可能会迎来暖冬。上升的海平面将威胁到低洼地区,强风暴、风暴潮会波及墨西哥湾、大西洋和阿拉斯加地区……
几乎是在同时,英国环境部长希拉里·本(Hilary Benn)公布了《2009英国未来气候预测》。该预测利用最新资料详细地阐述了英国正面临的气候威胁,也得出了相似的观点——夏季气温不断升高、极端天气更加频繁、海平面上升……而且比以往的政府预测更加悲观。
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把目前世界范围内温室气体的排放界定为中度排放,到21世纪80年代,英国将面临以下问题:夏季平均气温将升高2— 6摄氏度 ,对南部城市特别是伦敦来说影响明显;东南部夏季平均降水量减少22%(这一地区现已出现水资源紧缺问题);西北部冬季平均降水量将增加16%,出现洪灾的可能性增大;海平面升高 36厘米 ……
2009年堪称“气候年”。这一年,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3月,全球4000多个城市“熄灯一小时”。10月,印度洋水下 四米 处,担心全球变暖将使举国沉没的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及12名内阁部长身着潜水装备,举行全球首次水下内阁会议。12月,在珠峰海拔 5242米 处,尼泊尔总理尼帕尔率23名内阁成员携带氧气瓶,召开全球最高海拔内阁会议,向世人警示雪山融化对这个“山国”的危害。
 12月7日 —18日,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12月18日 ,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说:“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应对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四次报告,中国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国家之一。冰川融化、土壤沙漠化、地表温度的变化和海平面的升高正给中国带来洪灾、干旱、农作物减产、家畜饲养不稳定、海岸线破坏和森林退化等一系列灾害。这些灾害又将导致食物和水资源匮乏、疾病多发和传播以及移民等问题。比如,亚太地区的台风北移将导致相关省份(如福建省)面临更强、更频繁的台风。
IPCC研究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海洋风暴持续的时间和强度都有增加趋势,这与热带海洋表面气温的不断上升有密切关系。联合国发布的一份全球减灾评估报告指出,“目前,全世界超过6亿人(总人口的10%)居住在海拔 10米 以下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这些人中,3.6亿人居住在城市(占全球城市人口13%),2.47亿人生活在低收入国家”。全球平均每年有7800万人受到飓风、台风等海洋风暴影响,另有160万人受到这些风暴引发的风暴潮影响。
旨在救援全球饥贫人民的国际乐施会组织称,由于气候变化会导致部分地区气候干旱, “上百万农民将不得不放弃种植传统作物”,数百万人可能因此受灾,饥饿或将酿成本世纪的人类悲剧。乐施会的报告估计,到2050年,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因高温引发的死亡率将是现在的6倍,伦敦是5倍,加利福尼亚可能是2—7倍;现在印度新德里,气温每升高 1摄氏度 当地人口死亡率就增加4%,泰国曼谷为6%。
是生存还是灭亡,人类需要认真思想了。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生态危机,人类已经到了重新审视自己,约束自己的时候到了。以前,人们做事遵循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现在还应讲求三大效益,但必须把三大效益的排序颠倒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这样才更有利于自然、社会、经济的和谐统一和持续发展。
现当代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繁荣,是建立在能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上。全世界16%的人占有了81%的汽车。汽车消耗着世界年石油消耗量的一半,又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汽车不仅在行驶中排放废气,其中的25%是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中国也像美国那样使用汽车,大气层都得着火。2000年9月,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曾突增到创纪录的2800万平方公里,近乎4个澳大利亚的面积。  
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22%,却消耗掉世界70%以上的能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排放量的60%以上。以美国为例,其人均排放量是发展中国家的10倍、中国的8倍。工业化对地球的危害是无可估量的,特别是在过去的200年中,美洲和欧洲的工业生产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但许多专家认为,在未来几十年中,亚洲的工业化将对地球生存系统构成带根本性的威胁。这是因为世界有60%的人口生活在亚洲,而且亚洲工业化的速度是西方工业革命的3倍。  
实践证明,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化社会是人类的一个大错误,城市是个高集中、高享受、高消耗、高污染的地方,根本不适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据统计,全国668个城市垃圾年产量达到1.2亿吨,而且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已经占到全世界年产垃圾的1/4以上。全国现存的垃圾填埋场占地54亿平方米,并且仍在以每年约3000万平方米的速度扩展。未经处理堆积下来的垃圾量已达到70亿吨,侵占土地8亿多平方米,2/3的城市陷入生活垃圾包围之中。  
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出发,经夏威夷群岛,延伸至日本的广阔水域上,出现了巨大的垃圾场,那里正在形成全球最大的垃圾集中地,横跨北太平洋,逐渐形成了一座“垃圾大陆”。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太平洋垃圾大板块”,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洲”。据美国某海洋研究中心估计,这块“垃圾大陆”80%为塑料垃圾。据绿色和平组织统计,这一水域每平方公里海面就有330万件大大小小的垃圾,估计10年后其面积还将会增长10倍。至少有267种海洋生物受到这种毒害的严重影响。更令人担忧的是,毒害还可通过食物链扩大并传至人类。  
金融海啸引发了全球的经济衰退,也敲响了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警钟。GDP增长是美国发展模式,也是20世纪西方主流发展模式的中心,也一直是中国发展的核心目标。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之下,这个中心受到了震撼,一股另类的潜流开始呼唤“超越GDP”。伴随着GDP高速增长而来的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犯罪增多、失业威胁、社会冲突、人际疏离……使许多GDP很高的国家的人民深感痛苦。美国发展模式的破灭,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发展模式的反思,很可能催生一次思想革命。  
贪婪的人类,懒惰的人类,如果要让地球休养生息,就必须选择农业化的社会,以农业生产为主,以农村文明为主,过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现在的发展趋势证明了这一点,穷人住在农村,一般人生活在城市,富人又回到了农村,却在生活档次上更好一些。  
工业社会把人们都变疯了,急功近利,渴泽而渔,把地球资源都挖光榨尽,把大自然破坏得遍体鳞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财富,然而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和糟糕。农业社会才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理想社会,人类通过辛勤劳动来向大自然获取生活能源。  
人类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绿色经济、绿色文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人类的理想社会应该是农业社会,人类的高度文明应该是农业文明,最优美和谐的生活就是农村的田园生活。当然,以后的农业社会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农业社会,是真正比工业社会更加科学更加文明的社会,尤其是生态文明、绿色文明的社会。也就是说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资源都来自于农业,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对生态没有污染和破坏,这一点在目前的新型能源产业中已初现端倪。  
 2009年5月24日 ,一场云集了全球500多位商界精英的气候变化世界商业峰会在哥本哈根举行。当时潘基文致辞说,对于经济而言,应对气候变化不是拖累而是“再好不过的机遇”:“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明确无疑的挑战,同时也将在下一个世纪里成为商业领域最强有力的‘游戏规则改变者’——这是一个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的机遇”,“如果科学家们预测正确,那么这也将是我们唯一的机会。”潘基文呼吁,在节能、新能源和减排技术方面领先的与会企业要争当先锋,促使全球经济向“更清洁、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变。发展低碳经济不是富人的游戏。在减排大趋势下,谁能抢得先机,谁就能在经济转型中占据主导。
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预言:崇尚绿色财富具有伟大的划时代的战略意义,它是对人类财富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将引发一系列财富命题被赋予绿色内涵和外延,必将促使人类追求财富之理念、道德、标准、方式等等发生翻天覆地的绿色巨变。绿色财富所引发的波澜壮阔之绿色革命,将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最显著标志之一。
创造绿色财富必须建立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发展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安全体系、体现现代文明的生态文明体系。所谓绿色财富,就是对环境友好的财富。它是指不以浪费乃至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所创造的财富,即用绿色生产方式创造的财富才是绿色财富。人类唯有崇尚绿色财富、追求绿色财富、创造绿色财富,才能真正强国富民!才能构建全新的生态文明体系!
绿色经济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经济发展模式,即在能源利用上要讲求清洁生产、节能生产、高效生产,在经济发展上要追求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按照科学的观点来说,世界上是不存在有害物质或废品的。我认为“变害为宝,变废为宝”,应该成为科学应对全球生态危机,保持生态平衡的最有效的方法。  
很多人认为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元凶,是有害无用的废气。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肥料专 家徐福利 博士说,二氧化碳其实是一种可以大规模用于农业生产的“碳基肥料”。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实验表明,当温室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大气中的2-3倍时,大部分蔬菜产量可以提高1倍。二氧化碳浓度充足可使蔬菜提早上市,减少农药用量,抑制硝态氮的反硝化,改善作物品质。因此,利用二氧化碳开发“碳基肥料”是完全可行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且还可以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达到发展低碳农业的目的。
二氧化硫对大气是污染,对土地却是高效的肥料。历时8年,耗资5000万,宁波市太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史汉祥研究发明了“DS-二氧化硫烟气处理技术”,该技术含国家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一举解决了包括二氧化硫的脱硫难、工业矿石冶炼的废渣处理难、盐碱地治理难在内的三大世界性难题。“硫硅配方肥”的研制成功,让我国每年12亿吨的工业废渣有了出路,为我国长期闲置的5亿亩盐碱地开启了一条“阳关大道”。  
上世纪60年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走进巴丹吉林沙漠考察,发现沙漠荒凉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新奇的世界,有其他地方看不到的一些植物。沙漠并不是不毛之地,大有可为,关键是要用科学技术来经营管理和开发。他预言发展知识密集型沙产业、草产业将是中国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他的话如同火种,在鄂尔多斯掀起了燎原之势。  
在沙漠里广植沙柳,沙漠变绿洲。沙柳三年一平茬,变成了农牧民手里的钱袋子。东达蒙古王集团投资一个亿,贷款两个亿,在库布其沙漠边缘开发了300万亩的沙柳基地,在杭锦旗、乌审旗上马两个造纸厂,开始规模化经营。  
在乌审召工业园有一座生物质热电厂,发电原料就是沙柳。有20万亩沙地种植沙柳就可以建这样一座电厂,内蒙古一共有60亿亩沙漠,如果都种上沙柳发电,沙漠就会变成一排排绿色的长城。  
亿利资源集团在库布其沙漠动员农牧民用自己的沙荒地入股种植了300多万亩的甘草,不仅绿化了沙漠,改变了生态,“沙漠难民”变成了亿利的股民,变成了富裕的农牧民。  
在东胜区,每年有2500多户约6000多人靠种植沙棘过上了好日子。种植沙棘不仅能来钱,还是绿化荒山的功臣。自从满山遍野种上了沙棘,风沙小了,河水清了,700万亩砒砂岩裸露地区渐渐地被绿色覆盖。  
台湾有一个石头造纸技术:用85%的石灰石和15%的塑料作原料,成本比木浆要低20%-30%,2009年3月已经在伊金霍洛旗沙圪堵镇落户。  
在蒙西工业园区,原来到处都是煤矸石和发电之后留下的废弃物和粉煤灰,还有风积沙。蒙西人就是利用这些别人看着厌恶的煤矸石生产水泥、发电、制造高岭土。他们从电厂产生的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同时对水泥窑尾气回收,生产纳米轻质碳酸钙、可全降解的塑料。这样的工艺内部不产生废渣废气,不仅污染零排放,还能够消化附近厂矿的废渣。垃圾山成了金山银山,工业废弃物成了香饽饽。  
全球能源危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生态危机,在这样一个国际大背景下,寻求替代能源,发展水电、风能、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林业生物质能源不与民争地、不与人争粮,不仅可再生,能源当量也仅次于煤、石油和天然气。虽然生物质能的开发还在进一步的科研和探索,规模种植需要较长的时间,但建成之后可以保护环境,因此发展生物质能源成为不少国家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带有风向标意义的战略选择。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而快速积累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结构问题,简言之就是生态危机问题,它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根据研究结果,我国可以规模化种植的能源植物有十几种,目前比较热门的当属麻疯树、文冠果、乌桕、甜高粱、木薯等多种产油作物及可供生产乙醇,其中适合于南方种植的是麻疯树和乌桕,适合于北方种植的是文冠果,而甜高粱、木薯等非粮作物可能是将来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  
目前,麻疯树在四川、贵州、云南已经有一定面积,有形成规模的趋势。由于文冠果具有耐寒、耐旱的特点,且我国广大的西北地区(包括辽西北地区)有大面积的荒漠化土地,从生态建设和生物质能源开发角度看都非常适合于文冠果的种植。  
如果文冠果能够在大西北推广种植,建立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就不再是梦想。西北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发展文冠果等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提供高效清洁生物质能源,催生新型绿色新能源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的目标。利用文冠果提取的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等植物能源作为替代石油的重要选择,将成为推进能源革命的必由之路。  
预计到2020年,我国每年的石油需求缺口为4亿吨。年产100万吨的油田,需要投资35亿元左右。那就意味着我国需要投资1.4万亿元,再建设400个百万吨产能的油田,可稳定供应二十年左右,但这样的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不到50年全球的石油资源将枯竭。而8年期文冠果亩产种子 2500公斤 以上,可产油1吨以上,因此只要投资1.4万亿元,种植4亿亩文冠果等生物质能源基地,就可以长期解决我国的能源危机,同时还可以有力缓解我国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如果1个人种植1亩文冠果,3年后年可收入3000元,5年后年可收入5000元,10年后年可收入1万元,这样就可解决4亿人的就业难题。想想,其它大工程都是机械干活,领导和老板得实惠,老百姓干瞪眼没奈何,这可是领导、老板、机械无法干的劳动力密集性工程,还有比这更好的一举多得的项目吗?到那时,人人都有工作干,都有生活保障,中国就不再有三大危机两大难题,还可以顺便轻松解决三农问题。  
其他国家,乃至世界各地,都可以用如是办法,即大量种植生物质能源的办法来解决三大危机(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经济危机),不再为生态恶化而苦恼,不再为争夺石油而流血,不再为经济危机而崩溃,不再为民生之艰就业之难而叹息了,使这个世界变成一个绿色和平和谐持续发展的新世界。  
无论什么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2007年开始,中国政府就把文冠果作为推广项目大力种植,许多县区种植面积都成千上万亩,而我实地踏勘大部分地方后却少有成效。我发现,政府规划多,农民热情少,老百姓没有种植文冠果的积极性,他们唯一希望的就是每年每亩几百元的退耕还林款。  
这个社会说大话的人太多,而干实事的人太少了。我从2008年开始就在多篇稿件中大力倡导种植文冠果,但四五年时间过去了,甘肃还没有文冠果育苗基地,还没有像样的文冠果示范基地,乃至于我这个文弱书生也着急起来,也不得不行动起来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下定决心,要创办文冠果育苗基地,让政府看到效果,让百姓看到利益,促使当地农民大量种植文冠果,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我已经付出了一年的艰辛和努力。大家以后就看我的行动吧!我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2011年9月29日


来源:乌有之乡

  蓝星新时代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