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因比:人类无须恐慌,也不会灭亡,因为拯救人类的希望在东方_4.觉悟资料_蓝星新时代网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精神文明与觉悟 > 4.觉悟资料 > 详细内容
汤因比:人类无须恐慌,也不会灭亡,因为拯救人类的希望在东方
发布时间:2024/8/23  阅读次数:448  字体大小: 【】 【】【

   汤因比:人类无须恐慌,也不会灭亡,因为拯救人类的希望在东方

     陇上农人 2023-10-15 发布于河北   |  

看到这个话题很亲切,因为这两年多来,我一直在关注着《道德经》在“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西方世界的反应。

可以说,老子的思想在西方世界的传播,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传播中的最经典案例。“参考网”有一篇文章叫《<道德经>在西方世界传播的历史》,详细介绍了几百年来,老子著作与思想在西方世界翻译传播的历史。

如果用一句话来小结一下两年来的切身感受,那就是:道德经从黄河走向了世界!而这个“走向”,一开始是传教士为了传教,不得不学中国的本土教道教,以便与圣经的教义衔接;另一方面,道德经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对象,从最早的信众到如今的思想界和科学界,这是中国文化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因为世界顶级的思想家、科学家,对老子思想和著作给予了宗教般的狂热评价,科学家们认为,西方世界花费几百年研究出来的结论,没想到在2500年前就有了思想的先驱(美国著名物理学家,黑洞命名者约翰惠勒)。

科学家认为当今世界的一切文明的异化,根源都在于贪欲的膨胀,诺贝尔奖得主卡普拉认为: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能!

下面,我们选取几个案例,看看在“神”主宰的世界里,《道德经》的地位和影响。

没有谁敢否定上帝,只有中国的老子敢说“no”

西方世界普遍信仰耶稣基督,但因为信仰的冲突引发的战争,世界各地屡见不鲜,持续二三百年的十字军东征,就是著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

尽管西方世界的科技思想十分发达,但是传统的信仰却丝毫不为所动,这就是西方“心物”“二元论”产生的根基。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上帝和“物”作为这个世界的两个各自独立的存在,井水不犯河水,各管各的。

正因为此,深藏在西方人思想底层的“战争”却无法平息,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口。

《道德经》在西语世界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受到法国的影响,十七世纪的法国传教士傅圣泽在《道德经》的西方传播方面功不可没,他认为:“道是唯一,是宇宙之创造及保存者。”

250年前的德国哲学家谢林,他的思想来源于西方哲学“教主”柏拉图,以及西方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他们都是“心物二元论”的殿堂级人物。他认为自然和精神两方面最后归于具有绝对同一性的上帝。

但是,当谢林接触到《道德经》后,十分惊叹,他在《神话哲学:中国哲学》中认为:“老子的哲学是'真正思辨的’”,他“完全地和普遍地深入到了存在的最深层”。从事物的最深层看,世界原本是“一”,它不分物质与精神,善与恶。当人们执着于万物的时候,世界就分离了,分离成善恶、美丑、是非等对立方面。

在老子的理论中,“道”是一个超然的独立存在,先天地生,是“象帝之先”。而“道”不仁、无亲,没有自己的主观意愿,它否定了上帝及一切权威。

万物混而为一

就凭否决上帝和权威这一点,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就评价说:“说道家思想是宗教和诗人的,诚然不错;但是它至少也同样地是方术的、科学的、民主的,并且在政治上是革命的。”

西方文明正在陨落,人类的出路在东方

西方不能引领人类未来文明。西方世界每次遭遇经济萧条或者战争的创伤, 一定会暴露出其文化的弊端,因为激烈竞争下的西方世界,民族国家思想狭隘,因利益追求造成的人类社会的灾难与灭亡在所难免。解决这一灾难性问题,唯有走向一个“世界国家”,这样的使命是各自为战的西方社会无法完成的。

有鉴于此,德国著名思想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指出:西方文化行将就木。同时期的法国哲学家,诺奖获得者罗曼·罗兰在给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信中,同样强调说:西方文化已经变得非常糟糕。如果我们不吸收东方文化的精华,我们将无法生存下去。

除了斯宾格勒,关于西方文明衰落论的,还有尼尔·弗格森的《西方的衰落》,内奥米·奥莱斯基《西方文明的崩溃:从未来看今天》,以及下面将要介绍的哲学大师罗兰,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等等。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世界的希望在东方。在过去的300年间,“欧洲中心论”一统天下,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英国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上,给正处上升趋势的西方文明下达了“死亡判决书”。

他说:19世纪属于英国,20世纪属于殖民地新兴帝国美国,21世纪将属于东方的古老文明国家中国:“将来在文化上统一世界的是中国。”

池田大作是国际创价学会会长,世界知名宗教领袖,他曾就世界文明的前景,跟汤因比进行了断断续续2年多的对话,在池田大作整理的《展望21世纪》一书中记述了汤因比的预判:

在漫长的历史上,中国人完整地守护了一个超级文明,依靠文化和文明的力量,建立了一个以天下主义和世界主义为文明基准的国家。  

道家思想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超越其他民族,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伟大理念,为人类文明提供了节制性与合理性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西方世界的资本扩张,正如老子所言,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物壮则老,水满则溢”的阶段,

汤因比认为:“中国通过缓慢的成长来保存自身的文明……是的,很快,中国将醒来!”正如拿破仑所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一旦醒来世界将为之震动。”

“人类无需对诺查丹玛斯的预言感到恐怖。1999年人类不会灭亡,拯救人类的希望在东方,西方只代表事物的终结”。

受梁启超、蔡元培等人的影响,英国哲学大师伯特兰·罗素研读《道德经》后,叹为天书,他认为这真是不可思议,中国古人居然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超前而深刻的思想先驱。

罗曼·罗兰的文章在西方发表后,在遭到一战重创,信仰危机崩塌的西方,引发了东方文化热,被“二元论”逼近死胡同的西方人,在老子万物一体、对立统一思想的启发下,走出“存在”的思想死结,在“有无相生”的矛盾运动中,在“无”中看到了无限能量与可能,获得了空前的精神自由,看到了人类的光明前景,从此,《道德经》成为西方世界的“热点”,影响了西方文明的进程,直到如今。

来自哲学国度的反思:大智慧在东方!

近代以来,引领世界思潮的无疑地是德意志古典哲学大师们的思想光芒,海涅说:哲学是德意志民族的事业。

这样的文化土壤,也就有了黑格尔的独特君主观念:君主就是“绝对理念”和“上帝化身”,这也在哲学上为德意志军事扩张和集权政体建立了理论根据,尼采的强意志论,则把普鲁士的成功归结为“铁与血”的结果。

黑格尔

一战的惨败,让这个“理性”的日耳曼民族陷入迷茫,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同时,德国也发起了一场对民族信仰和文化的反思。

德国汉学家克拉邦德,像英国的科技史专家约瑟夫·尼达姆,因羡慕老子而改名李约瑟一样,他也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叫“中国老人”。

1919年,面对信仰危机的德国人,他发表了《听着,德国人!》的演讲,号召同胞“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去生活,“争做欧洲的中国人”,并在同年推出以老子思想为核心的诗集《三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受父亲影响,发表演讲说:“我们现在所急缺的智慧,在《道德经》里。”

此后,他的《德米安》《荒原狼》《在轮下》《玻璃珠游戏》中都洋溢着浓烈的老子思想。

同一时期,布莱希特《老子出关著<道德经>的传说》,德布林的《王伦三跃》等一大批关于老子和《道德经》的作品相继问世。

著名学者尤利斯噶尔在《老子的书——来自最高生命的至善教诲》中说:“也许是老子的那个时代没有人真正理解老子,或许真正认识老子的时代至今还没有到来,老子已不再是一个人,不再是一个名字了。老子,他是推动未来的能动力量,他比任何现代的,都更加具有现代意义,他比任何生命,许多许多生命的,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二战后直到现在的德国和欧洲,中国文化的输入更超过了一战时期。用季羡林先生的话说就是:“老子在欧洲,自来就走红运。”

至此,西方人的“欧洲中心主义”终于受到挑战,承认了欧洲文明的缺陷,肯定了中国文明的伟大,德国大学教授进修中心主席赫伯特·曼纽什,把老子和庄子跟西方思想界的圣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列为“世界的精神孕育者”。

一句颇有流行的评价,就足以证明当时德国人对老子思想的痴迷程度:战前的青年到山林散步,手里拿的是多半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战后,他们带的是老子的《道德经》。

美国学者蒲克明预言:《道德经》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

《道德经》在西方享有群经之首的称誉

据《老学典籍考:二千五百年来世界老学文献总目》考证:从16世纪开始,西方人就把《道德经》翻译成了西文等,总目涉及73种语言,1576种译本,这是经典翻译的高峰。

300多年来,西方对《道德经》的评价越来越高。在西方喜爱《老子》的读者群中,尤以科学界为多,评价最高,这跟国内一些人将老子划入反智、反科学的认识截然相反。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的世界性越来越突出。据人民网、光明网等报道,在持续稳居西方销量排名榜第二的高位之后,2018年,《道德经》的销量超越了《圣经》,跃居所有经典之上。


读者热评:老子思想跟自由、民主、法制、市场经济,尤其是科学技术等现代元素不谋而合。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蓝星新时代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内 


分享到: